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

2022-12-27 02:07: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欢迎阅读!
欣赏课,教学模式,音乐

欣赏课教学基本模式

一、 什么是欣赏课?

欣赏课是小学音乐教学里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欣赏教学,可以 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开阔音乐视野,音乐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和理性的认识。课标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

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音乐的欣赏教学不是单单停留在听一听乐曲的基础上,而应将音乐表现与音乐欣赏相互结合进行教学。通过聆听、演唱、律动、演奏、创作等活动,让学生在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二、 欣赏课的模式结构

课前准备阶段——课堂欣赏阶段——音乐实践和拓展阶段——课后巩固阶段

三、教学 模式的操作 1 课前准备阶段

课前做好四个方面工作:1分析教材编写者让学生欣赏该歌曲(乐曲)的主要意图;2、分析学生的学情和音乐基础;3、准备本堂课最需要的教具;4、拟定详细的教案。 2 课堂欣赏阶段


1 导入环节:以与本课密切相关的内容导入新课,根据情况可采用律动导入、谈话导入、讲故事导入、猜谜导入、游戏导入等多种方式,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欣赏歌曲(乐曲)作好铺垫。

2 欣赏环节:可采用整体欣赏音乐或分段欣赏音乐的方式进行。

整体性初步感受环节,也叫初听。目的是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个初步的、完整的印象,初步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演奏方式、所表现的场景等。分析性参与体验环节,也叫精听或者分段聆听。目的是把音乐作品中包含的著音乐要素、情绪、风格、曲式、表现手段等,有选择地进行重点细致的分析,使学生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与技能,逐步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情绪美、表现美,在聆听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参与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进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可以说这个环节是音乐鉴赏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最能看出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的一个环节。每次欣赏后让学生

谈对歌曲(乐曲)的感受,(教师根据情况引导学生谈出情感、力度、速度等方面的感受),欣赏一次,提问一次,总结一次。经过反复的欣赏,提炼出歌曲(乐曲)的段落、风格以及表达的中心思想。其间也可渗透作者的介绍、创作背景等,让学生对歌曲(乐曲)有深刻的认识。

3 音乐实践和拓展阶段

在学生对本堂课的欣赏内容和知识点掌握比较透彻的时候,进入音乐实践和拓展的环节。第一步教师用创设好的方式引领学生通过声势、律动、打击乐伴奏等形式表现歌曲(乐曲);第二步,让学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f8795a003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0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