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班级文化课程 提升班级管理效能

2022-05-10 01:15: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创新班级文化课程 提升班级管理效能》,欢迎阅读!
班级,效能,提升,课程,创新

创新班级文化课程 提升班级管理效能

摘要:班级文化建设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创新班级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素质呢?笔者从创新班级文化建设主体,创新班级文化建设制度,创新班级文化建设载体三方面展开论述,强调以人为本,以制度为纲,携手多方教育力量,提升班级管理效能。 关键词:文化建设;创新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层组织,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要场所,而一个班级的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对同学的熏陶是潜移默化、滴水穿石的。那么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创新班级文化,优化教育环境,全面提升班级管理效能呢?笔者结合多年实践,试从以下三方面展开论述。 一、创新班级文化建设主体。

班级文化建设应注重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让同学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对班级活动既不能简单包办,又不能放任不管,而应在具体工作中加强指导,引导同学围绕班级建设目标,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展示自我、完善自我,使同学从社会化的对象——客体的自我,转变为班级的主体——主体化的自我。

让每个同学成为班级的主人,就要求班级为不同个性的同学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让班级活动成为同学个性发展的主要途径,让每一位同学的个性在班级这个大坐标中定好位。作为班主任,应以同学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能做什么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一位同学有机会发挥个性潜能,使班级建设的运作过程成为促进同学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教育过程。如鼓励同学参与班级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参与班级奋斗目标的规划,参与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开展,给同学更多的自主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二、创新班级文化建设制度

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文化活动的准则,更是维系班级活动正常开展的纽带。新时代的班级制度建设不仅要符合学校的整体设计,更应具有班级特色。班主任要将制度建设列为班级重点工作,整合学校、家长、社会各方力量和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1人人责任制: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通过竞争上岗的形式,把班级内的各种管理职能分解一个个独特的部门学习互助部文娱活动后勤保障部”……班级没有闲人客人,大家都积极参与班级的管理,呈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场景:地面上有纸,同学们会马上捡起来;午餐时,大家互相提醒不浪费一颗粮食;放学后,总会有人留到最后关锁门窗。 2干部轮换制:班级不设固定班干部,由全体同学轮流担任。把班级分成四个小组,按照时间先后,由四个小组的同学轮流担任班干部,每个小组任期一个月,任期结束后进行总结评分,学期末评选最佳干部

3小组值周制:建立综合性五人小组。这些小组既是学习小组,又是卫生小组,文娱小组,同时还要担负起班级情况日报表分析,队内一周情况总结等工作。

4班级总结会:每天一次,总结班级内涌现的好人好事,发现不足,并根据问题为下一步的班级管理提出相应的对策。

在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班级制度引领下,同学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动机被大大激发,班级管理逐渐实现了自动化。同学们也在班级中拥有了归属感、责任感、


使命感,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从而健康成长。 三、创新班级文化建设载体。

传统的班级文化建设基本依托于校园、教室和师生,载体范围较小,可挖掘的潜力有限,拓展空间不大,难以适应当代同学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应努力创新班级文化建设的载体,充分发挥文化育人、润物无声的影响,使班级成为学习成长的乐园,为培养同学实践能力提供渠道,为展现班级文化风采搭建平台。 (一)用集体塑造团队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班主任在尊重同学个性发展的基础上,融入集体主义教育,用集体意识和集体规则塑造班级,用心理辅导和心理体验增强集体意识。 例如,班内有同学遭受校园欺凌时,班主任首先通过讲解、辨析,引导同学认识欺凌的危害性;其次通过分享、交流,使同学意识到欺凌会对所有人产生影响,不可以置身事外;最后通过角色扮演,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使同学同情被欺凌的同学,自觉维护正义,从而创造了和谐、温暖的团队。 (二)用活动传承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可以融入各种活动中,加载传统文化的塑造功能。尤其是开展节日庆祝活动,能集中表达民族情感,营造祥和、团结、温馨的班级氛围,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体育文化节,让每一个同学参与全过程,让更多同学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享受健康、享受运动、享受快乐;金秋合唱节,引导同学主动传播红色文化唱响红色旋律,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丰富校园生活;经典诵读节,培养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同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成长感恩节,让同学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伙伴、感恩身边的一切,培养同学孝亲敬长的良好品质。

班级的各项活动都离不开同学的精心策划和深度参与,班级文化就在同学一次次的自主体验中形成、发展、沉淀。 (三)与家庭携手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说: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因此,学校要重视家校联动,广泛开展班级与家庭的互动活动,与家庭携手育人。

1、成立家长委员会。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的资源,发动家长广泛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如举行家长护学岗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同时鼓励家长为班级管理献计献策,从而大大提高了班级管理水平。

2、网络搭建交流平台。利用移动互联网软件,建立家长群、班级网站,用QQ或微信及时反映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展示孩子独特的风采,鼓励家长参与讨论,沟通学校与家庭,实现真正的家校互动。

3、家长参与学校活动。邀请家长上课、观看同学表演、一起外出参观,家长可以通过制作美篇和微博对学校活动进行宣传,增进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美誉度。 (四)用实践引领成长

社会公益组织参与班级文化建设,能增进同学对公益慈善的认识,心怀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锻炼同学的意志品质,提升同学思想道德修养,最终实现班级和公益组织的双赢。

如开展红色之旅:引导同学寻访红色革命基地,常州文化名人,了解常州


悠久灿烂的历史;农事达人:引导同学参加农业实践体验活动,感受劳动的价值;明理达人:引导同学开展进军营、福利院、孤儿院及环卫处的社会实践活动,懂得关爱、尊重他人;社会达人:引导同学走进医院、走进银行、走进报社,了解社会各机关的职责功能。

让同学在活动中亲自实践和体验,学会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动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使活动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

综上所述,创新班级文化,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使同学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唱出新时代最美的班级之歌。

参考文献:《今天,我们怎么做班主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1ab7e0318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d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