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楚辞学史

2023-01-02 07:10: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汉楚辞学史》,欢迎阅读!
楚辞

汉楚辞学史

一、楚辞与西汉时期文学语言研究:首先,自西汉初年开始,经过文景之治,政通人和的和平环境,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统治者可以有余力推行汉武帝时的黄老之学,从而使“太学”“京师”成为士子们集聚、交流思想、切磋文艺的圣地,当然也是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第二,在内容上,由于黄老思想的介入, 《诗经》《尚书》 《礼记》《论语》等儒家典籍中有关乐律、诗学的章节纷纷被搬上了舞台,因而原先的《乐府诗集》中所保留下来的民间歌谣,也就只好退居其次。《楚辞》作为新兴的散体诗文体,便取代了秦汉旧体诗而得到了蓬勃发展。第三,从表现手法看,出于对社会政治的改良要求和迎合民众的审美趣味,与《诗经》相比,汉初的诗赋作品明显地呈现出了与《诗经》迥异的风貌。“七体”在诗歌形式上完全摒弃了《诗经》“赋”“比”“兴”的手法,开创了以叙事为主要内容的新的诗歌形式;在语言风格上,则明显体现出受到散文化影响的趋势。此外,《山海经》和汉初作家,如刘安、司马相如、邹阳、东方朔等人的作品,虽不像《诗经》那样能广泛吸引群众,却凭借它们对某些新题材、新情调的探索,别具一格。

楚辞,按照梁启超的说法,“是一种最古的赋体,较之《诗经》的四言,更接近于《周易》的八股。盖言之,故假设之辞,谓之赋,论之,故加论断之语,谓之辞,若乃造物赋象,功成事立,则曰象,其辞浅而指微,则曰赋。惟其寓意于物,而托之辞。此赋之所由起也。 ④楚辞作为一种抒情诗体,在《诗经》和楚辞中占有重要位置,但真



- 1 -


正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却是在汉代。西汉前期,楚辞处于鼎盛时期,有作家400多人,仅在当时流传的作品就有一千五百篇以上。但随着汉武帝独尊儒术,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终于导致了儒学独尊的局面。《诗经》以外,散见于经传诸书中的许文学作品逐渐销声匿迹,继之而起的便是以《楚辞》为主体的骚体文学。至汉成帝时,已形成一个拥有50多位作家,近两百篇作品的庞大的创作队伍,即被称为楚辞家。从此以后,楚辞的创作进入低潮,很少再有作品问世。但它作为“骚体”的主要代表,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最后,关于楚辞的影响及其历史地位,鲁迅认为:“秦汉间的楚辞,只能说是一种歌体,因为除了几首屈原作品之外,全没有什么别的东西。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1ae8e67ed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8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