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教学设计

2022-07-28 19:09:5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武陵春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武陵春,教学设计

《武陵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5 设计者:张国栋 工作单位:秦都区双照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简单了解李清照。

2、能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词,并能背诵默写。 过程与方法

1、训练提高学生词的欣赏能力,感悟本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词中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词人的情感及内心世界,理解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的关系。

教学重点:欣赏《武陵春》,理解这首词的意思,品味这首词中的思想感情及艺术美。

教学难点:理解这首词中的美,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化虚为实的写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李清照的《如梦令》导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文背诵) 二、学习新课






1、范读、学生自由朗读。 2、正音:舴艋zé měng 3、走近李清照

李清照1084313日—11555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她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4、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五十三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部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






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5、朗读-整体感悟 6、品读-遂句赏析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遂句赏析。 1) 这一句写的什么?

2)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活动或思想感情? 3) 你欣赏这句中的那个词,为什么? 7、交流与分享 8、总结

这首词以虚实相生的手法,作者触景生情,以两个细节入手直接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痛苦和不幸,又用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愁写得真切可感,曲折的表达了沉重的哀愁,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9、欣赏词中的美

从词的音乐美、绘画美、感情美等方面说说这首词中的美。 用这首词美在……的句式表述。

播放歌曲《武陵春》让学生再次感悟词中的美。 10、思考

李清照有哪些愁呢?她的不幸(愁)是什么造成的?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298fbb6bb4cf7ec4bfed01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