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孝道文化,推进德育教育

2022-06-20 13:00: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弘扬孝道文化,推进德育教育》,欢迎阅读!
德育教育,孝道,弘扬,推进,文化

弘扬孝道文化,推进德育教育

作者:李永权

来源:《东方教育2015年第04

【摘要】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育人,人才的核心素养是道德品质。在新时期,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新思路,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是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但是,当今中国独生子女多,从小娇生惯养,不尊敬不孝顺父母,顶撞、对抗甚至虐待老人的现象在社会上仍然屡见不鲜。弘扬孝道文化,推进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推卸的一项责任。 【关键词】孝道文化;德育教育 一、何为孝道文化

百度百科为孝道文化作出了这样的定义:所谓孝道文化,就是关于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赡养老人,为父母长辈养老送终等等。

中国人讲孝,既重赡养,也重视心里关怀和内心愉悦。在有些人看来,父母到了老年,不能自食其力了,做子女的从经济物质上养活他们,使他们吃穿不愁,也就算报答生育之恩了。孔子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强调,认为仅仅能养是不够的。所以,孝敬父母应在既养又敬上下功夫。对青少年而言,在家不仅应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减轻父母家务负担,而且应从思想上,尊重父母意见和教导,经常把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告诉父母。外出和到家,向父母打招呼。在外地读书或工作,经常写信或电话汇报情况,或经常回家看看,免去父母挂心。 二、中小学生的孝道缺失是一个普遍问题

我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进程中,由于各项配套制度还不健全,体制尚未完善,社会上出现了道德滑坡、诚信缺失、行为失范、道德失衡现象,青少年首当其冲,思想迷惘,道德意识淡薄,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家庭和学校过于注重升学率,也一度出现了重智轻德现象。正是受这许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一些中小学生的孝道缺失是一个普遍问题。其具体表现为:一是尊老意识缺失。现在好多中小学生的尊老意识日趋淡漠,对长辈或老人不够尊重和理解,有的甚至恶言相对;二是养老行为的缺失。有好多青少年只会要求父母照顾自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一切全为他服务。有人这样概括:爷爷是仆人,奶奶是佣人,孩子是主人。孩子很少照顾父母和老人;三是敬老感情缺失。一些中小学生在家很少问候、关心父母,很少和父母进行情感沟通和交流,忽视了对父母精神上的关爱。孝道缺失,不仅影响到中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也影响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问题,社会和家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2ce01b3f0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f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