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

2022-07-12 09:05: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师说》,欢迎阅读!
师说

《师说》

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昌黎先生。

一、 重点字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 求学的人 ..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本来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哪管 ..4、术业有专攻 学问和技艺 ..5、余嘉其能行古道 赞许

6、其皆出于此乎 表推测语气,大概 7、作《师说》以贻 赠送 8、士大夫之族

二、 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 2、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三、 古今异义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2、吾从而师之。 ..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4、小学而大遗 .. 1、古义:用来„„的。 2、古义:跟从并且 3、古义:一般的人 4、古义:小的方面要学习

四、 词性活用现象 1、吾从而师

今义:表结果的连词

今义:表结果、目的的连词 今义:大众

今义:学制的初级阶段

意动用法

2、吾师道也 名词用作动词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形容词用作名词 4、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 五、特殊句式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

不拘于时,学于余。

师不必贤于弟子。

六、一词多义 1、于

A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而大声发于水上

B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C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学于余。

D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E 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

A 介词 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意义相当于“在”“到”“向”“从”等。

B 介词 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C 介词 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D 介词 表示比较

E 介词 表示把动作、行为加给通过讨论,相当于“给”



2、道

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 名词 道路 余嘉其能行古道。 名词 途径,方法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名词 原理,规律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名词 主张,思想,演说,道理。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名词 道义,正义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名词学问

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 动词 取道,经过 不足为外人道也。 动词 说,讲



七、翻译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1)师

课文中出现26次,它的含义和用法如下: 作名词,有两种情况:

老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专门技艺人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作动词,有三种情况:

学习、效法 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从师 或师焉,或不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偏正关系) ……为师讲意动用法(下面专讲) 2)之

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 作代词,有两种情况:

指代人或事物 择师而教之

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 郯子之徒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 古之学者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表示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

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

作代词,指代自己 君将哀而生之乎 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 作动词, 吾欲之南海 3)其

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 作代词,有四种情况: 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 复指,作主语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 作兼语 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作定语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 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

表猜测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表感叹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多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2de6ef8ba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1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