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泾浜英语和IT时代的新混合语(节选)

2022-04-16 20:29: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洋泾浜英语和IT时代的新混合语(节选)》,欢迎阅读!
洋泾浜,节选,英语,混合,时代



洋泾浜英语IT时代的新混合语(节选)

方青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十七到十九世纪的中国南方,洋泾浜英语pidgin English)曾风行一时。作为一种中西文化的混合交融,她有其产生、发展及灭绝的社会文化背景,并且在我国外交史上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有其独特的研究价值。

时代发展到今天,洋泾浜英语已经基本灭绝,但是一种新的语言现象又出现在中国。在IT业及其相关行业中,一些白领阶层习惯在中文表达中掺插英文单词或者短语,这种现象到底是不是洋泾浜英语的复活?

本文将详述洋泾浜英语产生、发展及消失得社会背景,阐述其历史意义,剖析其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当今时代新的语言现象,表明自身的观点和认识。



洋泾浜英语是以那些没有任何共同语的人们之间进行实际而直接的交际为目的而创造的语言变体。

任何语言诞生前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语言交流的要求,即交际的压力。在中国,促使洋泾浜英语出现的交际压力来自于贸易目的。明初开始,中国实行海禁政策,只允许外国商人在广州出现了皮钦语(pidgin,最初被拼为pigeon,很多人认为是英语business”的讹音。起初,中国老百姓与外国人进行交易时,由于双方语言不通,只能使用手势、声音的模仿等以达到交流的目的。渐渐的,中国人开始学会一些简单的英语词汇即句子,加上广东话的语法结构,洋泾浜英语的雏形便形成了,但是只局限于贸易中的讨价还价等。 近代后,上海出现了租界,并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于是洋泾浜英语在上海产生并发展起来。早在清末,有些粗通英文的中国人就开始编写和出版用中文注音的实用英语会话手册。如书上所说的“来叫克姆(come)去叫谷(go),是讲也司(yes)勿讲拿(no等成为沪上流行语。还有人曾创造了一组“洋泾浜”字母,以中文书写,英文读音,类似日语片假名,为当时知识界人士所采用,人们还将其称为“洋泾浜”文字。

不难看出,推动洋泾浜英语形成发展的社会力量,一是中国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二是当时较为低下的教育水平。很多皮钦语在扩大其使用领域后,会逐渐具有其本土使用者,从而获得克里奥耳语(Creole)的地位,但是中国的洋泾浜英语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由繁盛走向灭亡。究其社会根源,主要是中国早已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并且二十世纪初以后,大批留学生归国,加上外语学校普遍出现,教育规模扩大,洋泾浜英语不再有其植根的土壤。



洋泾浜英语具有其独特的语音,词汇及语法结构系统。

词汇方面,主要来自英语,但是植入的词汇很有限,大约在七百余个单词,所以一词多用和一音多义现象严重。

语法发面,则缺少曲折变化系统,这是洋泾浜英语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时态、数、格的变化都被省去。例如,不再有”my, I,me, ours“等的区别;又如名词的数不再用加S的形式。 在句法和语音方面,洋泾浜英语则与中文语法相似。即通常是字对字的转译,按照中文的语序,一般不使用介词。如“you is who?”(你是谁),”Long Time no see you(很久没有见到你了)音也接近汉字的发音,常常一音多义,”shop(店)ship(船)soap(肥皂)sheep()“一律读作少破”

需要提出的是,洋泾浜英语还有些不同于其他语言变体的特征:首先,它不等同于“蹩脚的




英语,而是有自己的历史,特有的词汇,语法体系,并且需要学习才能掌握,而并非仅仅是一种变体从另一种变体中借用语项的结果,它的语法和句法并不与中文或英文的语法句法完全相同,而是交际双方共同发展出来的。 其次,洋泾浜英语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操不同语言的集团交际时使用。如在旧上海租界里,不仅一些中国人不得不对洋人说洋泾浜英语洋人也只有使用洋泾浜才能与中国人交流。



洋泾浜英语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是信息时代的今天,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出现在中国。“我们已经对你的case进行了discuss,但还没有finaldecision”这种在中文中夹杂英语词汇的方式,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为典型的白领标志之一,而这种混合语被很多人称为新洋泾浜。这里借用洋泾浜英语的固有特点做出分析: 首先,这种新混合语只是将中英文生硬地混合,虽然同样没有时态、格、数的变化,但是它仍然完全遵循中文的语法和词序。这一点不符合洋泾浜语自创固定表达方式的特征。时这种混用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不需要进行专门的学习。 其次,这种新混合语一般在母语为中文的人之间使用,也就是在同一语言的集团内部。很多白领常用这种语言与自己的同胞交流,但是一到外籍老板面前又可以流利地操纵英语可见,促使洋泾浜英语产生的交际压力并不存在。 再次,洋泾浜英语流传极广,拥有较广范围的使用者。而这种新混合语只限于一定职业范围内,也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 综上所述,由于洋泾浜英语产生的社会动因和交际压力不存在,这种语言也不可能发展成新的洋泾浜。笔者认为,可以从语码转换的角度去研究这一现象。 通过对新的语言现象的分析,可以加深我们对洋泾浜英语理论的理解。并且进一步认识到,语言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一旦这种语言现象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土壤不复存在,种语言也会消失。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3b5644f7e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4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