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陌生人社会构建(一)

2022-04-13 08:20: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陌生人社会构建(一)》,欢迎阅读!
陌生人,构建,社会

论陌生人社会构建()

摘要:陌生人社会从其字面意思去理解,更多的可能理解为一种缺少关怀的冰冷社会,而从法律的角度理性的去考虑,在陌生的世界里更多了一种公平和平等,每个人都以陌生人的身份来维护自身的利益,那这样就多的是用理性去考虑问题,少了感性的因素。从对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的理解出发,对当今社会的熟人社会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从而引申出如何建立一个陌生人社会的理论构想。

关键词: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法治

熟人社会是中国文化与社会的一大特点和一大传统,也是理解历史和现实的一大关键,更是东西方文化不同之所在。为什么许多西方的规章制度、法治传统到了中国却变了样?为什么中国的关系风如此盛行,而许多规章制度犹如浮云,形同虚设?为什么在中国做生意有很多幕后交易,甚至体育竞技还有那么多的黑哨?为何腐败现象一直那么猖獗?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当然有很多,但熟人社会之传统无疑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有目共睹,但中国的法治建设仍然不够完善,中国的社会是一个现代和传统,新的和旧的并存的社会,中国也需要构建一个真正的陌生人社会。 1熟人社会

熟人社会是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的一个概念,费先生认为,在乡土社会这样的熟人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因为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由此可见熟人社会就是关系社会,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有着一种私人关系,人与人通过这种关系联系起来,由每一个点连成一个线,构成一张张关系网。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关系,而近乎所有的关系都可以用熟人来进行诠释:只要有关系就可以成为熟人,通过熟人获得更多的关系,再成为熟人……这样循环往复,社会中一张张复杂的关系网交织、延展开来。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典型的熟人关系社会。梁漱溟在把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进行了对比之后断言,中国社会既不是社会本位,也不是个人本位,而是伦理本位,也即是熟人关系本位。如今的熟人社会与传统社会中强调的血缘和亲缘的熟人有所不同,如今的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想成为熟人的原因都是为了给自己谋利益,这种带有功利性目的反而是一种文明的倒退。 2陌生人社会

再说只有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变迁,人们在较大的环境中活动,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都是陌生人,所以要讲个明白,也才需要画个押、签个字,也由此,法律才有产生的必要。法治社会也被称为陌生人社会契约社会准确地说它应该是一个民主健全的法治社会也就是未来社会。熟人社会必然要向法治社会发展,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市场化、城市化、全球化的必然结果。陌生人社会是和关系社会、熟人社会相对而言的概念。在一个良好的陌生人社会当我们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或陌生人威胁我们,如罪犯。陌生人扑灭我们的火灾、教育我们的孩子、建筑我们的房子、用我们的钱投资;陌生人在收音机、电视或报纸上告诉我们世界上的新……如果我们生病进医院,陌生人切开我们的身体、清洗我们、护理我们、杀死我们或治愈我们。如果我们死了,陌生人将我们埋葬……”美国法学家弗里德曼所说的陌生人社会就是我们想要追求的简单的社会,契约的社会,人们之间的交往和信任依靠的是契约和制度,而将原有的亲缘、血缘和地缘斩断,人们能够更理性的去对待自己的权利,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权利的意识。

3当代中国熟人社会之担忧

在熟人社会里,社会调整的主要方式不是法律,而是各种非正式制度。法律虽然是行使国家权力的主要方式,但在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领域却并不一定要法律来管。因为关系之间的制约力量可以达到现代法律所能达到的目的。在熟人社会里,法律退缩到熟人关系后面,法律除


了处罚一些对国家的重大犯罪之外,而其它完全可以等到在关系相互作用不能处理好之后,再由国家法律来处理。如家法不能处置,再交由国法处置;村规民约不能处置,再交由法律处置。

1)依据费孝通先生的乡土社会中,熟人之间的关系致使法律(法治)无法产生,而陌生人社会中,由于陌生而令法律(法治)有产生的必要。但在现代中国,熟人的关系似乎并未因现代社会的发展而消亡。以下仅举几例:

同乡会、老乡会。这一形式颇为古老,明清时期,在某外地谋生的同乡人会成立的某某会馆,延至今日,虽然不再有类似的会馆出现,但同乡之间互相照顾,甚至一起做生意的情形是屡见不鲜,如著名的温州商团等等。

同学、战友等。最明显的就是校友会,同学、校友因曾同校而结成熟人关系,高层也注重此种关系。近代的黄埔校友便是一例,当代许多企业家花大钱上一些MBA班,为的绝对不是知识,而是为了认识这个圈子里面的人,以后以同学的身份寻求便利。

师生。法学院的老师最喜欢招法官、检察官为自己的学生,为什么?因为他当律师的时候,可以有个人照应。法官检察官也乐意趁此机会读个硕士博士,为什么?学历可以作为提升的资本。各取所需,两个陌生人因为师生关系,也成了熟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3c9008d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