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教案

2023-02-26 16:00: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采薇》教案》,欢迎阅读!
采薇,教案

《采薇》教案 1 疏通课文,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2 理解《诗经》的艺术特点,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3 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理解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4、反复诵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重点难点】

1.《诗经》六义及重章叠唱的手法是学习要点,赋、比、兴手法的理解鉴别又是学习的难点。 2.诗歌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学习的要点。 3.有些词句理解起来也可能有困难。

重点应是学习掌握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所刻划的人物形象,所使用的赋、比、兴手法以及章法结构和停顿节奏等的艺术意味和艺术效果,从而提升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学习方法】颂读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二、理解《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所录,均为以前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多数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小雅》74,105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鲁颂》4,《商颂》5,40篇。 三、理解思想内容

1. 学生诵读、翻译。

鼓励学生实行诵读竞赛,并由学生去比较和评点,促动提升。

译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野豌豆苗采几把,一些豆苗已长大)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说回家啊难回家,岁末又将来临啦)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没有屋来没有家,只因匈奴太凶煞)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没有空闲坐下来,只因匈奴久徘徊)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柔嫩刚发芽。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说回家啊难回家,心总忧愁总牵挂。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忧心如焚烤艳阳,又饿又渴实难当。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战事难将帐安定,无人归家问音讯。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茎叶老又硬。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说回家啊难回家,转眼又去半年啦。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朝廷差事不停遣,没有一处可休闲。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忧心积郁成久痛,只恐死讯往家送。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路边何花争娇艳?白棣花开一片片。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路边何车真威武?将军出征将路堵。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战车前方套上马,四匹马儿真高大。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如此怎敢图安乐?一月捷报一箩箩。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趋车策马征四方,马儿强健势浩荡。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将军树威车旁立,兵士也靠车隐蔽。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四马雄威多整齐,雕弓箭袋不曾离。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哪敢一日不戒备?匈奴战事催人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想我当年出征日,杨柳春风真美丽。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如今归来返故里,却是雪花纷飞时。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行路迟缓路漫漫,又渴又饿不胜寒。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无限伤悲在我心,谁人知晓叹伶仃。

2. 整体把握。

思考: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3.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首四,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敌、思家与盼归的心情。"靡室靡家""不遑启居"是这个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朱熹引用程子的话说:"古者戍役,两朞而还。今年春莫(),明年夏代者至,复留备秋,至过十一月而归。又明年中春至,春暮遣次戍者皆在疆圉。如今之防秋也。"(集传》)这段话告诉我们,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不过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朱熹在《诗集传》中说"言戍人念归期之远,而忧劳之甚,然戍事未已,则无人可使归而问其室家之安否也。"诗仍以薇菜逐渐长得柔嫩、粗硬起兴,暗示时间流逝,易年更岁,不过役期却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渴劳顿。而"靡使归聘""我行不来",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画,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4 探讨乡思情结的内涵

让学生找出诗歌中乡愁出现的场景,体验这个美好的感情。最后再联系其它与乡愁相关的诗句,揣摩乡思情结的内涵。

乡愁出现的场景:《采薇》写的是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生活场景中的乡愁。 其它与乡愁相关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乡思情结的内涵: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更多的是精神上、情感上的意义。故乡常常被赋予的意义有:家、故乡、故土、家园、家国、归宿等;在比喻意义上,往往指向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417b21f4b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d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