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与倍数观课报告

2023-01-07 18:38: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因数与倍数观课报告》,欢迎阅读!
因数,倍数,报告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掌握了两个数之间的倍比关系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和特点,难点是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胡老师的这节课所设计的每个课堂教学环节都是建立在深度把握教材体系和学生学情的基础之上的,每个环节都有其强烈的目的性,思路清晰,把这节课上得朴实,而朴实中却彰显着深刻。教学时,胡老师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用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将他们摆成一个长方形,试一试能有几种摆法?并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摆法,接着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的想法,借助算式初步认识因数或倍数的概念。接着通过学生举例认识除法算式里也存在因数和倍数,为后面找一个数的因数打下基础。最后通过没有算式的三组数据加深对因数或倍数的概念的理解。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收获: 1

通过操作实践,认识倍数和因数。

12个人表演,可以怎样排列?教师先让学生进行摆一摆,并提出要求:用乘法算式表示你出你的排法,为后面的“说一说”做好铺垫,使教学环节紧密衔接在一起。在操作活动中得出乘法算式,举一反三体会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充分利用写出的三道乘法算式教学倍数和因数的意义,为学生设计了“接受、领会—模仿、理解”的学习过程。这样的设计是有梯度的,由形到数,再由数到形,从动手操作,直观感知,让学生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进而形成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为倍数因数概念的引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探究,促使学生学会有序思考。

整节课中,教师始终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索,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习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中自主获取知识。教学中的多次合作不仅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发表意见,参与讨论,获得知识,发现特征,而且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初步形成合作与竞争的意识。老师提出要求:怎样找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并且在后面的交流展示中,先展示有遗漏情况的,让学生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有序思考”的思维方式。另外,教师适时的追问“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让学生充分暴露个性化的思考方法,教师最后点拨出学生思维中的共同点:一对一对的找;从“1”开始有序的找,再通过有效分析,取得学生整体的认同。通过继续追问:因数越来越接近,为什么不接着找下去?在找4的倍数时,老师明确提出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找4的倍数并在练习时又提出按有序思考的办法找5的倍数。让学生在独立思考——集体交流——互相讨论过程中,学习有序思考。


因数和倍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以及将完美数的介绍纳入本节课的教学,使得本节课有了文化的气息,数学变得有了灵魂,让学生感觉数学的厚重,让学生透过枯燥,产生数学的积极情感,感悟数学的魅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580220149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d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