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单元《江上渔者》教案

2022-12-28 22:13: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单元《江上渔者》教案》,欢迎阅读!
渔者,古诗词,诵读,下册,教案

附件2

《江上渔者》

授课教师姓名 知识点来源



微课设计名称

《江上渔者》

学科:语文 所属年级:六年级 教材版本:部编版 所属章节:第六单元(古诗赏析)



宋朝大诗人范仲淹在饮酒品鱼、观赏风景的时候,看到风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情动而辞发,创作出言浅意深的《江上渔者》。

本文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六年级学生能够借助对现代文的学习理解古诗文,尽情体味古诗的韵律美、领略诗文的意境美、体验情感美、领悟哲理美,从而受到诗人同情劳动人民情感的感染,激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再者,让学生体悟古诗的创作历程,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强调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喜爱,积累一定的表达方法,从而激发对诗歌的创作愿望。



教学设计

录制工具和方法 设计思路

教学目的

内容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古诗并背诵古诗。 2、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激发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感。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发现诗是因景生情、 4、积累一定的表达方法,从而激发对诗歌的创作愿望。



通过学习课文和反复诵读文中古诗,让学生在感受古代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情感美、哲理美的同时,也能了解诗人范仲淹创作古诗《江上渔者》的经历,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感,受到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积累一定的表达方法,从而激发对诗歌的创作愿望。

.诗词引入,回顾方法 感受节奏,读诗句

注释插图,解诗意 (根据注释,观察插图) 发挥想象,品诗境 (联系诗句,展开联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拓展关联,悟诗情 (拓展相关资料,联系已学知识) 循着这样的方法,学习诗人范仲淹的五言绝句《江上渔者》

.初读感知 1.知诗人 2. 解诗题

1)江上捕鱼的人,也叫渔夫、渔民。 2“者”的理解。

小结:我们要善于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做一个善学者。 1. 读诗句 (方法:注释插图,解诗意) 1)读准诗句【屏幕显示整首古诗】

注意“出没的“没” (mò)的读音,开始吧。 2)读出节奏

读古诗时要注意一定的节奏,做到声断气不断,这样才更连贯,更有韵律。

.走进诗歌

(一)前两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1、知其意(方法:注释插图,解诗意) 1)但:只 (把它放到诗句中去) 只爱鲈鱼美

只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当然可以做一些补充)

只爱味道鲜美的鲈鱼 (也可以根据语言习惯,适当地做一些调整)

2)结合注释

3)体会“鲈鱼鲜美” 2.品诗境

1)展开联想(方法:发挥想象,品诗境) (二)后两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理解诗意(方法:注释插图,解诗意) 2. 朗读诗句 (三)再读诗歌【屏幕出示诗句与图片】 两个场景,两种情态,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讽喻诗(方法:拓展关联,悟诗情) 《悯农》 《蚕妇》 《陶者》

五.课后建议:

这类诗的产生和发展可以追溯到《诗经》,到唐代已渐成熟,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等都有诗篇名作,再找找这种题材的诗歌,读一读。还可以把《江上渔者》这首诗背一背、默一默,积累下来。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中, 引领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

教学总结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5b4e000cc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8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