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教案

2023-03-14 04:04: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爱这土地》教案》,欢迎阅读!
教案,土地,我爱

《我爱这土地》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1.能饱含深情的朗诵,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魅力。 2.理解诗歌中用具体的形象和象征的手法表现抽象的感情。 能饱含深情的朗诵,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魅力 理解诗歌中用具体的形象和象征的手法表现抽象的感情 诵读法、提问法、讲授法、合作探究讨论法 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母亲”一词内涵丰富,我们把什么人称作母亲呢?有时我们还把什么比作母亲呢?母亲给予我们最多的是什么呢?

那我们也应该以“爱”回报母亲。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方式诠释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听听他是怎么歌唱对祖国母亲的爱的?

二、介绍本节课学习目标,全班齐读。

三、全班自由朗读诗歌,并说说自己初读的感受(可结合具体的诗句)

四、播放课文朗读,全班再次有感情地齐读。 五、介绍写作背景,加深理解。

这首诗写于193811月,日本侵略者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中,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这首爱国诗篇。 六、深入文本,品味鉴赏 (一)整体感知

提问:诗中哪些词语或句子打动了你?(自学、小组讨论) (二)理解诗歌第一节

1.提问:诗中的鸟歌唱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无比温柔的黎明……

2.提问:土地、河流、风、黎明,这四个核心词语前,诗人还加了修饰语,这些词语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明确: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饱受蹂躏的土地

(引导学生认识诗歌所用到的手法

明确:象征手法。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满腔郁结的悲愤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不屈不挠的反抗 (永远汹涌、无止息——暗示人民的斗争是不停止的)

那来自林间无比温柔黎明——充满生机与希望,独立自由的解放区

教学过程


3.提问:诗歌中的“鸟”指的是什么? 明确:诗人自己。“鸟”在“生前”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写出了一个尽管饱经风霜,仍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歌唱的形象;“鸟”死后“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这是对土地的眷恋和彻底的献身精神。“鸟”是“眷恋土地”,那诗人就是热爱祖国。 (三)梳理全诗

1.提问:诗歌第二节在诗歌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直抒胸臆,点明主旨

2.提问:诗歌第一节和第二节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这两节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就诗的感情发展而言,第一节蓄势,第二节是感情的迸发和升华,诗意层层推进。

(四)全班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七、布置作业

比较阅读附文《中国的土地》(P3),品味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八、板书设计

土地

象征手法 河流

我爱这土地

爱国之情 黎明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5d207ae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8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