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调度集约化管理分析

2022-12-21 07:44: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配网调度集约化管理分析》,欢迎阅读!
配网,集约化,调度,分析,管理

配网调度集约化管理分析

摘要:近几年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各行各业都有比较明显的体现,对于我们电力行业也是这样的。配电配网在今天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很多的方面都不能够满足当前的需求,进行了一系列的调度运行,采取新的方式进行全面的改革。目前,改革的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本文就从多个角度进行介绍。 关键词:调度运行;方式;调度策略;分析; 前言

伴随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全面发展,人们在生产或生活中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逐渐增多,电网的规模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而快速扩张,原有配网调度管理模式已经不再满足快速复电的需求,配网系统的稳定运行难以得到保障。所以如何进一步构建适应电网发展的新型集约化管理制度已经成为我国集中关注的问题。基于此,笔者针对配网调度运行集约化管理分析与应用的讨论具有现实意义。 一、配网调度的集约化

电力企业一般隶属于事业单位,我国的电力企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和政治特色。因此在配网调度上进行集约化需要横向处理好各个方面的问题,做好信息沟通和政策学习,对待不同的地域需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落实好配网设计的首要工作。十八大加速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在资源的优化上,各级政府正在积极地将配网调度与宏观管理挂钩,在行政上也将电网改革纳入市政工作的常规项目。因此城市化在管理上给配网调度施加了一定压力,政府也正在向集中管理的模式上逐步过渡,电网作为基础工程,集约化改革和建设也是必然的趋势。集约化的管理也符合配网调度的本质,满足地方政府对资源集中管理和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在城市化的建设过程中,配网调度的集约化是新的组织模式,需要将电网的规模和相应的技术支撑系统结合起来,不单单是对配网调度的模式进行整改,更深层次的改进是对配网调度的技术进行更新升级,以适应供电企业的组织架构设计和管理。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升级,小型变电的输送已经实现了专业化的配送和调度管理。针对配网调度集约化的发展,集约化的程度的最小单位为县级的供电所,未来可能在新型技术的支撑下可以直接进行地级管理调度。 二、集约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相比于传统的输电网调度,配电网调度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如何有效提升管理水平方面,在高强度的运行管理中尽量减少或避免停电故障的发生,并能够在出现问题时快速复电来确保供电平稳,进而为客户带来良好的用电体验,基于此配网调度应当依据传统调度业务进行创新,构建一套符合时代特色的管理制度。通过配网集约化管理,不仅合理化了配电网的组织架构,而且优化了人力资源的配置。与此同时,集约化管理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组织体系,专业管理队伍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配网调度人员安排由多转精,实现减员增效,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各项业务更加规范,流程制度将更加健全。主网调度、变电运行单位联系多个区调的情况将得到较大改善。另外,实施配网调度集约化管理后,调度业务过程中的运行、操作和故障排除等工作都能够被实时监控和管理,有效提高了配网停电的计划性,使得配电网调度工作更加容易监管。规范故障的处理流程,强化对故障抢修的反应和指挥,有助于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提升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强化配电网方式管理和运行分析,配网设备和系统运行能够同时关注到配网管理,能够完善并规范配网图纸的管理制度,增强图纸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集约化管理的主要难点


1.人力资源配置不满足要求

按目前人力资源配置,各地调仅能完成调控一体化下整个地区电网的调度工作,而无法承担增加所辖县级配网线路的调度工作。若将原 调度员统一上划地调, 调度员素质当量较低,部分人员无法胜任地调配网调度员岗位,且县域电网设备差异较大, 值班员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来熟悉网络和进行地调相关业务技能培训,才能满足配网值班需要。针对上述问题,必须配足人力资源保证集约化平稳过渡,提前储备配网方式、自动化、继电保护、通信、网络安全等专业人员,确保配网调度集约后各专业业务有序开展。 2.电网运行风险加大

集约化管理后,配网调度员对各县域配网不熟悉、县网运行经验缺失,尤其在事故处理、配网转供电、故障隔离、工作许可等方面,以往由 把控风险的作用将弱化,农配网人身风险将更加突出,电网运行风险加大。 3.操作效率不高导致调度业务阻塞

业务集约到地调后,并发的业务明显增加,调度处理能力不足,导致配网综合停电阻塞,影响计划性和操作效率,增加了现场工作的等待时间,也影响了操作效率。从某地调了解到,集约化管理后,正常情况下日常业务高峰结束时间要比集约化管理前整体延后3~4h,配网调度计划工作延期率达50%,电网异常时阻塞情况更加严重,初步估计停电时户数比集约化管理前增加约3倍。 4.调度相关业务开展不顺畅

作为供电企业的生产运行及职能管理部门,参与电网停电计划的统筹协调、规划的初设、可研及新设备启动方案的审核等; 与其他部门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协调,有利于问题的及时有效解决。集约化管理后,原先由各 11解决的问题需要由地调1N地去参与协商解决,需要考虑增加各专业的管理人员,且原先在各县当地即可完成的一些工作,要集中至地调办理,增加了公司各部门(单位)工作开展的生产、人力及时间成本,也降低了效率。原有各调度员与当地运行维护检修人员长期建立起的良好的沟通、协调关系将会弱化,从短期看,不利于调度运行业务的顺利开展。 5.对策建议

1)配足人力资源保证集约化平稳过渡。地调相关专业长期缺员,不利于管理的专业高效开展,因此建议增加配网方式、自动化、继电保护、通信、网络安全等专业岗位并根据未来业务发展需要适时调整,确保配网调度集约化管理后各专业业务有序开展。地调调度员应加强培训管理,严格考核受令资格,满足相关资质要求。优化调度值班模式,探索潮汐式值班方式,夜班减少值班人员,白班增加值班人员等灵活安排。

2)加快技术支持系统应用建设,提升集约化管理后配网调度运行安全水平和工作效率。进一步完善配网OMS系统,实现OMSPMS、营销系统之间的信息通畅传递;加强计量自动化信息在配网调度运行监视业务方面的应用,提高配网自动化系统终端接入率和在线率,提升配网可观、可测、可控水平;开展配网调度智能指挥系统建设,缓解集约化管理可能带来的业务阻塞,防止误调度、误操作事件发生,全面促进配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

3)规范配网图模管理,确保图实一致。以集约化管理模式实施过程为契机,加大图纸问题排查力度,完成配网图模一致性核查,确保移交至地调的配网图纸资料真实准确。进一步加强图纸、设备台账等基础数据管理,持续提升基础数据质量及图实一致性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概述了配网调度运行集约化管理 分析与应用的相关内容,对于在配网调度运行中应用集约 化管理是实现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需要,是确保电力 资源高效供给的需要,更是推动电力事业稳定、可持续发 展的需要。经济的发展速度在不断地提升,未来的发展成什么样我们很难去想像,正是因为这样,电力行业必须要进行改革,只要沿着正确的方向去解决问题,那么行业就会一步步的向前稳步地前行。电力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一切的发展都离不开其参与,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更要加深重视的程度。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 [J]. 广 西 ,2012,35(04):25-28+76.

[2] 许永创 . 配网运行薄弱点及规避事故安全措施 [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9.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7a6a94000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1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