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分析

2023-01-26 19:50: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分析》,欢迎阅读!
语言,异同,分析,习得和,习得的

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分析

作者:赵彦冰

来源:《校园英语 2020年第26



/赵彦冰

【摘要】第一语言指的是儿童在出生后第一个接触并习得的语言,一个人的第一语言也通常是他的母语。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可以通过自然的学习方式以令人惊讶的速度习得第一语言。调查显示,人们习得第二语言的速度要远远慢于第一语言,并且第一语言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具有重大的影响。事实表明,父母双方来自不同国家说不同语言的孩子,习得第二语言的速度可以和第一语言相当。本文将通过分析一语习得与二语习得的各种方法、语言环境、学习目标等展现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对这两种语言的学习有更深层的理解。

【关键词】第一语言;第二语言;相同点;差异

【作者简介】赵彦冰,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一、共同点

1.发育正常的发声器官和大脑。不可否认,无论是哪种语言,人们都需要有正常的发声器官来进行学习。只有拥有正常的发声器官,才能学会发音。更重要的是,学习语言是一个了解整个世界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显而易见,这个过程需要一个健全的大脑来思考和储存所学的技能。因此,无论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人们都需要正常的发音器官和健全的大脑来汲取并掌握这些知识。

2.语言环境。语言是社会存在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们相互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无论人们能说多少种语言,其主要的目的都是交际,这便需要一个语言环境来为人们提供说话的机会,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必要且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3.某些需要或目的。人们学习东西是因为这些东西恰恰被他们所需要。语言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文化之一,人们的一生都需要使用语言。人们的交流离不开语言,这是人类学习语言的动力,无论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学习其的根本目的和需求都是交流。

4.声音和其意义的联系。语言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意义与声音有着对应关系,且这个意义在多数情况下是一一对应的。无论是学习第一语言还是学习第二语言,都是逐字逐句地学习。人们需要知道它的发音,同时进一步去懂得它的意义。

5.疑问句的学习过程。实验表明,在第一语言的习得中,儿童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陈述句的最后直接加上一个升调。(比如,打开窗户?) 第二阶段是在陈述句之前加上一个疑问词,(比如,他什么时候到?)最终,他们可以在第三阶段讲出一个完整、正确的问句。

R·埃利斯(R.Ellis)对一些学习第二语言的人进行了研究,他发现这些人需要经历五个阶段。首先,他们在一个陈述句或不完整的陈述句的末尾加上升调。(我很好?)然后,他们开始在陈述句或不完整陈述句之前添加疑问词。(几点了?)在第三阶段,句子基本正确。(你是医生吗?)在第四阶段,主谓倒装句开始在嵌入WH式的疑问句中使用。(我不知道你要去哪里)直到第五阶段,完整的疑问句才会被正确使用。

虽然经历的阶段不同,但不难发现,无论是第一语言还是作为第二语言,疑问句的学习过程都会经历一些共同的阶段。




二、 不同点

1. 习得时间。第一语言的习得从出生开始,主要在学龄前阶段发展,而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时间通常在第一语言已经习得之后。

2. 动机和目的。习得第一语言可以说是人的一种内在本能。人们需要语言在社会中生活甚至是生存。这一种本能使人们对于第一语言的学习成为一种主动且自然而然的行为,不需要任何人去检查和督促。对于第二语言,人们学习它是因为对于学习者自身来说,在其生活中第二语言是被需要的。此外,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目的是交际。

但对于第二语言习得,则有许多不同的动机。有些人学习第二语言是为了爱好,有些是为了学习深造,有些是为了提升自己或是发展事业。通过学习第二语言,人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并发现他们潜在的能力。还有一些人希望通过第二语言习得获得认可和赞扬,或者将其视为通向成功的一把钥匙。

3. 习得环境和方法。第一语言习得往往有一个自然的语言环境。学习者周围的人都在说同一种语言,为学习者创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学习者主要向家人和身边的母语者学习,在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都可以锻炼其语言技能。这样一来,第一语言习得的方法是有趣、有吸引力,且可以让学习者不知不觉地在无形中掌握这门语言。

相反,第二语言习得发生在特定的场景下,通常作为一门学科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学习者在一定的计划和组织下用教科书学习第二语言。这种方法脱离了实际的语言环境,学生很少有机会去练习第二语言的使用。老实说,大多数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没有语言环境,也很少有机会与母语者进行交流。学生从基本的词汇和语法开始学习并记忆,然后练习发音,这种方法很容易让人觉得无聊并产生厌倦心理。

4. 年龄因素。第一语言的学习从人出生时便开始了,每个身体器官、大脑发育正常的人都能够完全掌握母语。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们在十二个月到三岁的时候便会逐渐习得第一语言,在今后的学习中再逐渐丰富他们的语法和词汇系统,直到他们能够完全掌握这门语言。

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有一个原则叫作“越早越好”。很多专家认为人们应该在六岁前开始学习第二语言,他们认为如果超过最大年龄,他们将很难学会准确的发音。辛格尔顿

(Singleton)在他的《语言习得导论》(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Acquisition)中提到了“临界期假设”,他提出儿童在早期阶段学习第二语言的效果会比成人更好,这一理论被广泛接受。一些研究表明,4-12岁左右的儿童在二语习得中是没有外国口音的。然而,在青春期开始后,大约12岁的孩子学习第二语言就会带有外国口音。同时,也有一些研究表明,成年人只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也能获得很标准的发音。但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否认的是,最好尽快开始第二语言的学习。

5. 认知水平。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认为,儿童的认知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感知运算阶段(从出生到2)。第二,前运算阶段(2-7),第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和最后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其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摆脱现实的影响,关注假设的命题,可以对假言命题作出逻辑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反映。同时儿童可以进行假设一演绎推理。”在这个阶段之前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此后,他们的认知水平会变得越来越合乎逻辑,以至于他们会发现简单机械地记住不可逆的单词和句子不再是一个自我发展的挑战,对他们来讲也不具有创造性和吸引力。因此,对孩子们来说,简单有趣的单词和句子对中学生或更大一点儿的孩子来说就变得枯燥乏味了。


6. 文化背景。每一种语言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特征。语言的学习过程与特定的文化密切相关,在文化可背景下学习会更容易。对于学习第一语言的人来说,语言和文化是同步的,这有助于人们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理解语言。但对于第二语言习得来说,语言和文化是分开的。第二语言学习者通常只学习语法和词汇,很少接触相关的文化。因此,语言中一些带有文化引申义的部分可能难以理解,甚至会引起误解。

三、 结语

总之,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发现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有很多共同点,也有很多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学习时间、年龄差异、学习方法、学习目的等方面。

无论如何,第一语言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学习能力,它对第二语言习得有着很大的影响。在人们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母语也是一把双刃剑。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要多学、多练,尽早学习。将每种语言的好处最大化。对于外语教师来说,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认识两者的异同,如此有助于采取正确的方法开展教学工作,以此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金莉.浅析第一语言学习与第二语言习得异同[M].信息科技人文社科,2008(12):465-465.

[2]荣姗姗.浅析第一语言学习与第二语言习得异同[J].北方文学.

[3]贾冠杰,王跃洪,张冬梅.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的异同[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学社会科学),1999,26,3.

[4]于春波.影响第二语言语音获得年龄因素的研究综述[J].

[5]刘霞光.二语语言学习策略述评[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6]让·皮亚杰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J].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7f2ff0675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8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