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2022-04-20 23:24: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欢迎阅读!
城镇化,发展方向,中国

中国城镇化的历程与未来

摘要:城市化或城镇化是指第二、第三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集中以及由此引起的产业就业结构的非农化重组, 是现代化过程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表现形式。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大致经历了曲折发展快速发展和科学发展的过程当前,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推进城镇化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在深刻总结经验,客观认识国情, 准确把握发展条件和机遇的基础上, 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

关键词:城镇化 学者观点 发展历程

中国的城镇化历程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前的很长一段时期里,城镇化理论由建国初期的新兴的研究热点变成了长达近20年的研究禁区,一些有见解的观点或论著也被束之高阁。对中国城镇化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在最近20多年里,中国城镇化理论研究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为推进改革开放和促进城镇化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总的来看,50多年来中国城镇化理论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三大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工业化起步时期的城镇化研究阶段(1949~1957)1949~1952,国家对过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城市进行了改造,整顿了城市社会秩序,强化了城市生产功能,生产迅速恢复,使城镇吸收劳动力能力在恢复的基础上得到了扩展。1953~1957,国家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由于156项重点工程在各大中城市的布点和实施,大大推动了城市化的健康发展,还诞生了11座新城市。这个时期城镇化理论研究的突出特征是围绕着“城市领导农村”与“城市恢复重建”展开。

第二阶段:人民公社时期的城镇化研究阶段(1958~1977)1958年的“大跃进”狂潮,引致大量农民涌进城市,特别是“大炼钢铁”的推进,更进一步加速了城镇化的发展步伐。到1960,城镇人口已高达13073万人,年均超1000万人,新设城市33,造成城市本建设规模过度膨胀,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1961,国民经济开始进行调整,全国压缩城镇人口3000多万,精简职工2000万左右,出现第一次逆城镇化现象。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不少干部被下放到农村,导致城市经济明显衰退,城市人口机械增长已成负值,出现第二次逆城镇化现象。值得一提的是,在农村人民公社成立前后,城市人民公社也开始萌芽:19589,河南省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城市人民公社,19607,全国各大中城市基本上实现了城市人民公社化。这种从形式上强行推行经济体制城市化的做法,其结果反而延迟了城镇化的进程。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时期的城镇化研究阶段(1978~2000)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时作出了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推进,城市改革也开始起步。1984,小城镇发展问题第一次受到中央政策的肯定与支持,其标志是同年1月的5中共中央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610月的5国务院关于农民进集镇落户的通知6,至此,与乡镇企业发展相匹配的城镇化战略渐次走进人们的视野。从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以前,以城市改革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着城镇化的发展。199810,中共中央在5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6,第一次提出了“小城镇,大战略”问题。20006,“小城镇大战略”,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通知6进一步具体化,特别是11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列为当前及“十五“期间必须着重研究解决的战略问题,使


中国的城镇化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各学者对城镇化的观点

不同的人对城镇化的观点有很大的不同:

诸建芳:我认为,中国城市化率仍将快速增长。一般而言,中国城市化率由30%70%的阶段是城市化进程加速的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自1978年之后步入加速轨道,城镇人口增速反超农村,并保持至今。1992年至2010年,以建立经济开发区、城市建设和改造,以及小城镇发展为主要驱动力,我中国城市化率由27.5%提升至50%年均增长1.3个百分点。

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正步入第二个加速阶段,预计2010年至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完成由50%70%的跨越。据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了49.95%。按照发达国家城市化率超过70%后减速的经验,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还有大约20百分点的快速提升空间。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经济稳定”课题组对中国未来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速度进行了测算:2016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53.4%2020年为57.7%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接近70%,达到67.8%。预计2010年至2030年的20年间,中国城市化率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剔除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每年将有1300万至1400万人从农村转移至城市。依据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我们估算,2030年中国60岁至85岁的人口约4.24亿,15亿总人口的28.3%2030年之后,随着人口老龄化迎来高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将趋于停滞,城市化水平将维持在68%左右。

目前,中国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较低,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最高。这与发达国家三、二、一的排序有所不同,说明中国三次产业的发展尚不平衡。展望未来,我国农业部门和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说明中国仍具有产业结构调整的潜力,也印证了中国未来存在城市化率的提升空间。

未来中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将超过第二产业,助推中国城市化率跨越50%-70%”区间。城市化背后的驱动因素是劳动生产率进步所引致的产业结构调整。在城市化率接近50%时,中国第三产业生产效率的提升速度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说明中国产业调整的内在驱动力正在蓄势。

李迅雷:当前,在经济增速回落的背景下,很多人都在思考今后10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引擎,而城镇化再度被主流观点认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或未来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个别经济学家甚至认为城镇化是让中国经济未来20年年均潜在增长率达到8%的主要理由。对此,我并不认同。

目前中国官方公布的城镇化率为51%,这是按常住人口计算,如果按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0%左右,很多学者认为,这两个数据都预示着中国城镇化之路还可以至少延续20年,即城镇化率达到70%然而,如果换一种角度看城镇化水平,去农村调研看看中国的“农村化率”,会发现农村的青壮年人口已经非常少了,而城镇化率=1-农村化率。如果农村化率很低,是否意味着城镇化率较高呢?

据我们估算,中国现有的第一产业劳动力人数远低于官方统计数据,2011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农村从事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约为2.62亿,但官方并没有说明这2.62亿农村劳动力中,究竟有多少是全职从事农业劳动,多少是兼职。我们可以从农民纯收入的构成看,有接近40%的收入是工资性收入,可见有很多被纳入“第一产业劳动人口”的实际上主要是


从事非农职业,而这部分人的数量约有8000万。我的计算结论是,目前中国农村主要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大约只有1.6亿,而未来农村可向城镇转移的劳动力数量大约只有40006000万。这意味着到2020年前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就大致结束了,目前中国或许已经步入城镇化的后期。如果城镇化率以“城镇非农就业人口”加上“全国非农就业人口”除以全国总人口来估算,则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0%了。这也意味着,我们所憧憬的拉动未来经济增长的城镇化因素,其动力已比较有限。

个人的观点

现在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劳动力转移,而是要改善生活环境,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如国家统计局数据,当今农民工在城镇拥有自住房的,仅占外来农民工总数的0.7%,此外,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也非常不足,这就需要从土地管理制度、户籍制度、公共服务体系(比如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的改革三个方面来开展。而这就要取决于政府是否有决心推进体制改革,以及政府的财力能否支持目前提出的城镇化目标,实上要实现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过去30多年来,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加,企业盈利GDP比重也不断上升,应该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最好时机。如今,这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巨额开支,其背景又是在经济减速,政府财政收入减少下进行的。

小结

推动城镇化的意义是重大的,不仅能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有利于改善民生,而且还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城镇化发展一定要保证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文蕙,城市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72~74;辜胜阻,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

2】辜胜阻,人口流动与农村城镇化战略管理.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01

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十五“计划研究课题组,“十五”时期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思考。

4】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关于“十五”时期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几个问题.宏观经济管理,2000,[4]:28~31

5】叶裕民,中国城市化之路:经济支持与制度创新.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85~195.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822ed2cfad6195f302ba60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