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的治国之道作文

2022-12-27 10:34: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子路的治国之道作文》,欢迎阅读!
子路,治国,作文

子路的治国之道作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节选于《论语·先进篇》,是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之光”第一课中的第一篇文章。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要求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强化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基于单元学习内容和任务群的要求,本次设计重点引领学生理解孔子“为国以礼”的治国主张及其阐述方法,并思考其主张的意义和在当下的时代意义。目的是引导学生体悟孔子之志,增强文化自信,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此达到育人的目的。

“为国以礼”的主张是孔子在弟子们述志后的评价中提出的。对孔子对弟子们述志后的评价进行追因分析,回到弟子们的言行举止这些表现上。

“为国以礼”的主张,实际上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为国”和“以礼”为国。为国,顾名思义,即治理国家,强调的是一种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个人应有主动承担国事之责。这层意思在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述志中表现的非常明显,孔子也都给予了肯定,但孔子对三人述志后的态度,却显然是不一样的。

对子路,孔子是“哂之”“哂”的内容是“其言不让”,认为这是不合“礼”的要求。如何理解孔子的这个表情呢?我们可以从“哂”字的意思和其他弟子的表现两个方面来看,“哂”在字典中有两重意思,一为微笑,一为讥笑。《说文》中也曾有言:“笑不坏颜为哂”。由此可见,孔子的“哂”字中包含的情感非常微妙。其次,在孔子发出这样的表情后,冉有、公西华的述志,从“摄乎大国之间的千乘之国”到“方圆六七十或者五六十的小国”再到“不提


国土面积”,从“直率自信”到“礼乐俟君子”再到“非曰能之,愿学焉”,他们的表达显然一个比一个更谦逊。不仅如此,曾皙还就孔子的这一表情做了追问,由此可知,“哂”字蕴含的意味深长。

回溯上文,显然是子路的述志牵动了孔子的情感波动。《论语·公冶长》篇中,孟武伯问仁时,孔子曾评价过子路:“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由此可见,子路的表达志向时并没有夸大自己的才能,即他说话的内容是合理的。《礼记·曲礼》言:“行修言道,礼之质也。”意思是行为有修养,说话有道理,这就是礼的本质。因此子路说话的内容是合乎“礼”的要求的。那孔子的“哂”,自然就是其说话的方式上有不合“礼”之处,即率尔而对的对答方式不合“礼”《礼记·曲礼》曰:“侍于君子,不顾望而对,非礼也。”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中也说“四子以子路为年长,自当先对,但亦当顾望,不得急遽先三人也”。由此可见,轻率急躁的抢答长者的问题是不合“礼”的要求的。《论语·颜渊》中说“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正是孔子“哂”由的原因所在,子路之不合“礼”,非其言谈的内容不懂谦让,而是其言谈的方式上不懂谦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b9c423a04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