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字演变

2023-04-23 15:05: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古代文字演变》,欢迎阅读!
中国,演变,古代,文字

中国古代文字字形的演变

“—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汉代的书体也很多:汉兴有草书……时有六书: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皇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佐书,即秦隶书;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许慎注意到了汉字的书体变化,但秦汉以前的文字材料他见得不多,钟鼎铭文见到一些,甲骨文在当时还未发现.所以仅仅笼统地说:以讫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汉代之后,又出现了行书、楷书等书体。如果除去特殊用处的书体和形体稍变而形成的书体,描绘汉字书体演变的大脉络,我们能够简单地将汉字的书体发展归结为两大阶段五大书体。

一、古文字阶段

古文字阶段包括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直至秦代的小篆这个历史时期。其间流行的主要书体包括甲古文、金文和篆书。古文字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带有一定的图画痕迹,象形意味比较浓,采用线条化的笔道、还没形成汉字的笔画

1、甲骨文

甲骨文是古代写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才被发现,最初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所以又称甲骨文为殷墟文字

这些文字大多是殷商王朝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相关的记事文字,故又称为卜辞

甲骨文绝大部分为契刻,也有少量墨书;有直接契刻的,也有先书后刻的。因大多是契刻的,故又称契文

甲骨文绝大部分为殷商遗物,近年在陕西扶风、岐山一带的周原等地,也发现了一些西周时代的甲骨,称为周原甲骨

一百多年来,考占发掘有字的甲骨己累计十多万片,甲骨文单字共4500字左右,其中经研究考释,已经释读的约有1700字,现在古文字学家还在继续研究之中。

2、金文

古代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通常专指商、周、秦、汉时期的铭文。因钟和鼎是古代的重器,言钟鼎能够概括其余的铜器,所以又称为钟鼎文。凹入的阴文称,凸出的阳文,故又称为钟鼎款识

金文略晚于甲骨文,是介于甲骨文与篆文之间出现的书体。

商代的金文遗留下来不多,字体与甲骨文比较相近。人们常将周代的铭文作为金文的代表。周代之后的铭文,字体逐渐过渡到篆书。




3、篆书

篆书又称篆文,可分为大篆小篆两类。

大篆,是对小篆来说的,是秦统一文字之前在秦国通行的字体。许慎所说的史籀大,是指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魏晋以下此书全佚。今其文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之中。

小篆是在史籀大篆的基础上形成的。战国时期,因为诸侯割据而形成文字异形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个中央集权的大帝国。政治上的高度统一,必然要求文化上的大一统,要求文字的统一,于是,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爱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李斯、赵高、胡毋敬等人是这次统一文字的积极参与和制定者。

小篆较之大篆,形体笔画均已省简,而字数日增,这是应时代的要求所致。从甲骨文、金文到大篆,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占有重要地位。

二、今文字阶段

4、隶书

隶书发端于周末,1980年在四川省青川县郝家坪战国秦墓中出土有木牍两件,上有墨书,字体与大篆有很大不同。具有简省盘曲、笔道改圆为方的显著特点。且字形不像篆书那样长方形,而呈扁方形。用笔也不似篆书的粗细均匀,而是轻重顿挫,已经略有蚕头燕尾之势,能够看作隶书之滥殇,是由篆向隶过渡的字体。

隶书之名的由来,有种种说法。《汉书·艺文志》是时始造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这是说,因为施用于徒隶,所以称为隶书。另一说程邈为衙狱吏,得罪,幽系云阳,增减大篆体,去其繁复,始皇善之,出为御史.所以称其书体为隶书。

至于程邈造隶之说,自古颇为流行。但隶书的形成是个渐变的过程,上文已经说到,战国时一些文字就有了隶书的笔态,隶者篆之捷,趋捷趋简是文字书写的大趋势,应该说,是广大汉字使用者造就了隶书这个书休,程邈可能是以前对它加以整理规范,而不是独自创造了隶书。

存世的秦时隶书,以《云梦睡虎地泰简》为代表。其字化篆书的纵势为横势,字形不是长方形而趋于正方或扁方形;它已经摆脱了篆书用笔均匀圆转的特点,变成了横直的笔势。种由篆向隶过渡的字体.书法家称之为古隶

到了汉代,隶书代替篆书而成为标准书体。字形扁平、波笔捺脚成为隶书的显著特点。从隶书始,形体从线条转为笔画,标志着汉字由古文字阶段跨入了今文字阶段。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bbe0a57ce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