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课程论文

2022-08-01 01:03: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经济地理课程论文》,欢迎阅读!
课程论文,地理,经济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摘要: 首先对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与现状进行阐述,其次针对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分为社会文化与空间实体环境两大类进行分析,尤其是其中的贫困、就业困难、交通拥挤、住宅建设、环境污染等问题。再次,针对这些问题初步提出基本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城市化现状 贫困问题 城市规模问题 资源环境问题 交通问题 解决对策

一、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与现状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开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从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来看,我国1978年的城镇化水平为17.92%,1982年的城镇化水平为20.8%,1990年为26.2%。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各地普遍呈现出活跃现象,大中型城市迅速发展,形成了城市群、城市带、大城市圈,国家也大力加大了政策的扶持力度,把城市发展摆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2003年就达到了40.53%,至2003年底,我国共有设市城600个,建制镇20600个,城镇总人口5.03亿。2003年至今,已经有几亿农民转移到城市。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国城镇化发展的结果。我国城市化进程是逐渐加速的,2010年以前我国的城市化率平均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那么2020年的城市化率将达到67%,很可能更高。若依据最乐观的预测,2020年时我国人口只有13.26亿,按67%—70%的城镇人口比例,城镇人口为8.9亿—9.3亿,17年内将增加3.6亿—4.0亿城镇人口。 二、我国城市化存在问题 (一)从我国社会文化方面来看 1、贫富差距问题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富差距问题似乎已经成为一个难以避免的伴随现象。考察城市化进程可以发现,贫困不仅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果”,在一定意义上更是推动城市化的“因”。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三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 2、就业问题

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00年我国劳动力人口为9.37亿,就业人员7.2亿,有2.1亿的劳动人口没有就业,当然其中包括部分在校学生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 (二)从我国的空间、实体环境来看 1、交通问题

私家车的大幅度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道路拥挤。另外,城市空间布局不合理也是部分原因。市民上下班时过度集中的放射状交通流量,大大超过了道路的承载能力。


2、住宅问题

中国是资源能源严重匮乏的国家,在未来相当长的发展周期内,都将继续处于“高资源指向”的发展阶段。因此,居民普遍性的住房改善需求和资源约束构成了尖锐的矛盾 3、环境污染

中国资源的消耗速度,环境的破坏速度远远大于经济增速。每年1/3的中国土地上都遭遇过酸雨的袭击,而另有1/4的中国人没有纯净的饮用水。1/3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城市中只有不到20%的垃圾是按照环保的方式处理。 三、城市化问题的的解决

(一)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贫困问题

一是实现“三集中”,解决农村农民贫困问题。我国实现城市化的最终焦点、重点、难点均在农村。农民进程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但是,也是贫困化的主要因素,要解决这一问题,正如有的专家指出的那样,制定并坚持“三集中”的长期战略方针,即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是实现城市化的社会基础。

二是广开就业门路,大力提高社会就业率。政府应把再就业问题列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战略目标之一,通过宏观政策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同时,就业扶持要向贫困倾斜,政府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以培训促进就业。

三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社会福利政策向贫困者倾斜。今后应加大“三条保障线”的扶持力度,继续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同时应逐步调整现有社会福利政策,在住房补贴、退休金、医疗保险、义务教育等方面继续向低收入者倾斜。 (二)、城市规模问题的解决办法

1、改善城市交通、改善居住条件,合理分散城镇人口

2、发展小城市,控制大城市规模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有效地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 (三)资源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

1、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和切入点

经济建设要充分考虑水土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合理确定与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加快发展,根据资源条件确定重点发展区域和发展重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2、对土地实行可持续利用

要重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加强建设用地调控,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进土地总体规则;进一步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建立顺畅的信息渠道,加大土地市场地位变化


情况监测力度,以充分发挥国家对地价的调控作用。 3、对电力、水等实行可持续利用,建立能源节约型社会

电力建设的投资应加强。我国的发电只能主要依靠燃煤,故大型煤炭生产基地的建设必须加强。同时,必须尽早考虑能源的多元化问题和开拓新的清洁能源,如核能、风能、太阳能以及其他方面的能源,做到电力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还要注意资源的节约等。 (四)交通问题的解决方法

1、改善道路状况,不过对于大中型城市较难,因为道路扩宽工程十分浩大。 2、新建卫星城和城市新区,把交通量大的产业部门迁往远郊新兴城区。

3、新修环城公路,过境车辆可走城市外围的环城公路通过而不经过城市主要交通线路。 4、普及环保交通出行理念,鼓励乘坐公交车。

参考文献:

[1]汪冬梅著《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1 [2]甘赛风著《中国城市化理论专题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6 [3]赵树枫:关于加快郊区城市化步伐的几点认识.郊区建设,2002(2)

[4]李秀梅:中国东部内陆中心城市郊区城市化趋势分析.人文地理,1995(6) [5]石忆邵:中国城市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城市规划刊2001(3) [6]顾朝林.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研究.科学出版社,1995

[7]高亮华.人文主义视野中的技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d7a530ba0116c175e0e482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