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意境的感悟

2022-04-12 06:1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意境的感悟》,欢迎阅读!
古诗,意境,感悟



古诗意境的感悟



现在的教材有很多的古诗,古诗是中华古典文学的精髓,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信口拈来的文化瑰宝。可是对古诗的意境不一定懂得很透彻。

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古诗的意境是诗人用极为凝炼的文字创造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是通过事或景来表达的,所以诗的意境蕴藏于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艺术画面之中。在古诗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境”,又要启发学生体会古诗的“意”。那么,老师就要引导学生读品古诗引发想象,从而悟出其中的意境美,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目的。

挖掘古诗的意境美必须找准突破口。有的古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就要把分析景物作为突破口,想象诗所反映的生活景象,使诗中的生活景象再现,进而体会诗人对景物形象的感受。例《春晓》描写出夜雨晓晴这一春天早晨的景色特征,带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这个时候的情景,同时感受诗人当时的喜悦心情。有的古诗比较含蓄,还要联系作者处境及其生平遭遇,引导学生去体会。如学习《暮江吟》时,学生要知晓诗人笔下清新喜人的画面,就得先了解诗人当时的处境。此诗作于长庆二年,当时作者由京城长安赴杭州刺史上任路上。由于唐代人重京官轻视外任,白居易前次由京官调动为江州司马时大发牢骚,以“天涯沦落人”自居。这次外调,心情为何如此恬静,倒有闲情逸致欣赏江上晚景?因为这次是他主动要求外任的。他见朝野






“国事日非,朋党倾轧”,外任之前,他曾向皇帝上疏事,皇上不听。他害怕不走,将会陷入朋党之争的漩涡中去,不陷害人将会被人陷害。这两者都是诗人所不愿意的。离开京城即是离开了灾祸之地,因而即兴赋诗,勾画出清幽明净的意境,但作者取的是暮景,也吐露出作者深层痛苦及无奈,从而让学生加深对这首古诗的理解。有时诗人还运用联想,由眼前出现的事物想象到眼前没有出现的事物。这就要想象作者联想的是什么,是怎样联想的。例:《游园不值》中就体现了这一点,诗人从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联想到“春色满园”。要领悟这两句诗的深刻哲理,就要想诗人怎样由此及彼联想的。同时还要启迪自己由自然界的春天生物的极强的生命力,联想到社会上一切新生事物,一切美好的事物也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任何人想压制它,抹煞它,都是不可能的。有的古诗直抒胸臆,那就要抓住感情色彩浓厚、含意深刻的诗句进行形象化的分析和阐述。这样再现诗歌的意境,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使学生从中获得了美的享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dc9ac3f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