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说课稿(部编版)

2023-01-27 00:09: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说课稿(部编版)》,欢迎阅读!
四首,北固,上册,山下,诗歌

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说课稿(部编版)



一、说教材

《次北固山下》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备受称赞的名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能背诵并默写全诗。 2、感知本诗的基本内容。

3、感悟诗中淡淡的乡愁,培养爱家、爱故土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准确、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并且能够培养朗读的节奏感。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



四、说学情

以学生诵读为基础,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感知、感受和感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教学过程以“思乡”为主旨,紧紧抓住诗里流露出的思乡情感这一中心,通过朗读明义--感悟抒情--拓展达理--背诵 体悟四个环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情及理进行学习活动,并由此而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情感。



五、说教法学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

(二)初读课文 预习与交流

1.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各词的意思。 次:停留,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风正:风顺。悬:挂。残夜:夜将尽未尽。 2.作者简介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官洛阳尉。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其诗流传不多。

3.背景链接


《次北固山下》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据说,宰相张说曾亲自将这首诗题写于政事堂。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 (三)精读 () 诗歌朗读

1.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交流点拨】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结合注释解读诗意。 【交流点拨】在青山之外旅行,在绿水之中行舟。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显得更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思念故乡的家书要传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 整体感知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交流点拨】

首联:点题。“青山”指北固山。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用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句,又是为颈联中“江春”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

尾联: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自己旅途他乡,久不得归,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大雁来给他传递家书了。全诗陈陈相因,浑然一体。

2.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交流点拨】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四)研读。 深层探究

1.探究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

【交流点拨】“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你认为该如何理解呢?

【交流点拨】作者从炼字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e577663ac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d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