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传统文化审视语文教学

2022-07-25 08:03: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用传统文化审视语文教学》,欢迎阅读!
传统文化,审视,语文教学



用传统文化审视语文教学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使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深刻地感觉到,当前,文教学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教材形式与内容上的更新,因此,我们应该在继承、展和创新中华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去审视当前的语文教学。

一、语文教学还要不要再提双基要求

多年来第一线的教师和专家们一起梳理出了一套适合语文教学自身规律的语文知识体系,以扎实的语文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然而,些人对此却予以质疑,认为语文学科既然要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就没有必要再提语文双基要求,否则就违背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诚然,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教学的某些做法是需要认真加以纠正并彻底进行改革的;然而,我们在否定这种陈旧的教学观之后还需要冷静下来看看,语文学科的改革是否就必须舍去语文双基目标。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既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又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教学要求,在构建知识体系和培养能力等方面要充分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应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写正字形,读懂一段一段的文章,写好一段一段的作文。语文知识在新的语文教材体系中仍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力的大厦是建立在广博而厚实的语文知识基础之上的,语文知识一旦被淡化或割裂,语文能力就失去了依托,剩下了一副空架子。所以,语文学科的改革不能因为传统语文教学在方法上出了一些问题而因噎废食,全盘否定双基教学。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去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强调教学方式的多种组合,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二、语文素养的内涵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成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和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基础。何谓语文素养,就是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态度,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发展良好的思维品质,强调个性化的性格与修养,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审美情趣,使他们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和内化民族文化的智慧和营养,成为一名具有民族文化精神的文化人。

语文教学的任务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和巩固语言文字教学,另一方面要通过语言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人类的文化思想成果。因此,语文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如何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从经典范例中体会其间所蕴含的语言教育、审美教育、思想教育的价值,这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大任务。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使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而且还要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真实的具体的社会主体而应具有的独特的精神内涵和审美品质。任何文化都积淀为一种人格,既然语文教学以人类文化为教学资源,完成文化作为知识形态和思想精神的传递互融过程,那么,生就自然接受和内化其文化导向,逐步成为具有个体文化意识和文化价值的社会人。可见语文素养的培养过程,其实就是文化素养的形成过程,而学生一旦产生了个体的文化认同感,激发出个体文化创造的使命感,语文教学就具有了积极的文化意义,因此,文化性就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涵。

三、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学会阅读,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是学生个体从文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ec3c52e53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3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