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译英汉诗歌互译中的不可译因素

2022-04-14 03:02: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译英汉诗歌互译中的不可译因素》,欢迎阅读!
英汉,诗歌,因素,不可

小译英汉诗歌互译中的不可译因素

2 语言不可译的因素

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是语音字母表,是一种综合语言;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这是一种表意性的语言,是一种分析语言。英语和汉语有不同的语音系统、词结构和修辞手段,这使得翻译人员很难甚至不可能在其他语言中找到等同的语言。语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系统的每个元素都给翻译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本文将从语音系统、词结构和修辞手段等方面分析英汉诗歌不可译的因素。

语音中不可译的因素,任何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音系统,英语和汉语也不例外。英语和汉语有非常不同的语音模式,~些语音现象在其他语言中是不存在的,这使得它们不可能反映在目标语言中,尤其是在诗歌语言中。

从语音的角度看:首先,汉语是单音节语言,英语是一种结合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的语言。第二,汉语是一种强调平面度的多音语言,而英语则注重语调的起伏,因此,在翻译中,在声音、文字结构和文化中实现其美是很困难的。以翁贤良翻译的(春晓)来说明,孟浩然《春晓》原诗如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翁贤良,一位著名的翻译,把这首诗翻译成:晚了!在这个

1 / 3




春天的早晨,当我醒来的时候,我知道,在我周围,鸟儿在哭泣,哭泣。昨晚的暴风雨,我感觉到它的愤怒,我想知道,有多少人倒下了,可怜的花儿。

最初的诗是表达对春天的珍惜。可以看出,翁贤良的翻译确实传达了对花和树的爱,尤其是翻译的最后两行,再现了原诗中春天的悲伤。然而,翻译只能传达原诗的形象,而不反映中国诗歌的美。原来的诗是一种五字的四行诗,其效果是简洁的语言并行性,美妙的声音和朗朗上口的音调;但是翻译的文本没有达到这种效果。与中国诗歌中的韵文相似,英语诗歌往往以押韵的形式出现,使其听起来朗朗上口或有节奏。如克里斯蒂娜罗塞蒂(英国著名女诗人)的,是一首有着优美旋律的诗,现在选择下面的诗句来说明:当我死了,我的至爱,不要为我唱悲伤的歌;不要在我头上栽玫瑰,和阴暗的柏树树:在我的头顶上是绿草,淋浴和露珠都湿了;如果你愿意,记住,如果你愿意,就忘了。(克里斯蒂娜·罗塞蒂:歌曲) 3 词结构中不可译的因素

汉字是表意的,英语单词是语音的,它们在写作上是非常不同的。毫无疑问,中国诗歌在其整洁和美丽方面是不可译的美学特征,而在英语诗歌中也有一些结构特征,在翻译中是无法保存的。这些特征需要在翻译中被保留的原因是它们也参与了诗歌的意义。如果结构特征不能被翻译,那么诗歌的完美翻译就无法

2 / 3




实现。 3 结论

总之,不可变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由于英汉语言结构的特殊性和民族文化的差异,英汉诗歌翻译中不可译的因素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译者应深刻理解这两种语言的特点,努力减少英汉诗歌翻译中不可译因素对翻译的影响。简而言之,美丽的诗歌只有通过生动的诠释才能再现其文学艺术美。在翻译中,我们必须考虑到诗歌的节奏、形式和意义的统一,努力使译文再现原文的意境。我们不仅要让外国读者感受到中国诗歌的独特魅力,还要让他们体验丰富的精神内涵。一方面,只有當两种语言相互协调实现交际的目的可以实现的内容,这样可以实现等效翻译的原始语言的功能,这有利于英语和汉语诗歌的传播和交流文化。另一方面,随着文化交流与交流的不断深化,不可翻译的部分将逐步得到纠正。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ed141302e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f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