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2-03-21 04:12: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欢迎阅读!
素养,语文,培养,核心,小学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 罗鹏华



摘要: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提高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语文素养 一、概述

所谓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与写作、口语与交际)为核心,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学习方法习惯、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种种素质与能力的有机融合和综合体现。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下文进行了分析。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诵读文本,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短期之内就能形成的,需要教师给予指导。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无论是在生字、写作等各种教学中。阅读分析是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的,教师在探究过程中给予指导,使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思路和方法,在学生步入小学高年级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进行自主阅读和探究。诵读是一种好的阅读方式,使学生通过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诵读是否成功的关键也取决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的积累量。如果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了解更多的生活实例,也更利于学生通过诵读去了解文章内容。在诵读中,教师要予以指导,使学生掌握诵读方法。诵读需要在结合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使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也要使学生经过多次诵读,至少诵读三次课文。第一次简单浏览课文内容,了解其主要内容。第二次则需要细读,并根据问题探究出答案,第三次则是在分析完全文之后所做的总结性诵读,使学生在每次诵读中都能收获不同的知识。诵读,也要注意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要按照课文情感进行分析性阅读,有感情的诵读更利于使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内容,也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

(二)抓基础教学,感知语文之美 语文学科除了最基本的生字词外,还包括形式各异的内容,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语文学科中包括我国的传统文化,如书法、汉字、古诗词以及各种传统节日等,语文教材中就涉及到这些内容,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积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使学生通过了解和学习这些知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的文学素养不断提升,更利于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语文充满学习兴趣。教师要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古诗词之美、诗句之美、句子之美、文章之美等,使学生更好的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针对基础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做好设计,以更好的引导学生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如在生字词这些基本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组词造句等,并为学生的作文探究打下基础。教师也要与学生交流,使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更多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针对语文学习中的困惑讨论和交流,使学生打好基础,为以后的语文探究提供良好的条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去阅读,使学生认识更多的字,同时也提高其语文能力。

(三)走进自然,体验生活

教师要使学生将语文内容与生活学习相联系起来,特别是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生字词时,也要指导学生去查字典,使学生逐渐积累更多的生字词,使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语文中的内容也要与我们身边的生活例子有关,语文文章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因此,在阅读理解与分析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自身生活经验与课文内容相结合,更利于使学生


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生活经历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也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教师要指导学生去结合生活经验去学习,而不是一直“死读书”。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语文,还要指导学生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去学习语文。如在《不懂就要问》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使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情,并使学生理解“不懂就要问”。教师也要使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思考遇到问题之后去询问和解答和不去想办法解决这两种方式的差异,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课文内容。

(四)锻炼能力,重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使学生逐步探究和学习。学生的综合素质更需要逐渐培养,如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这些能力都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以使学生逐渐提高综合素养。如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新课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并结合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使学生去思。写作能力教师也可以将其与课上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课上阅读理解中写出自己的答案,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多去阅读,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写作水平,当学生有了较高的写作水平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探究性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学生通过问题探究、话题辩论等各项实践活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也可以举办一个课前5分钟演讲。 三、总结

语文素养的构建是一个多元、流动、渐进的过程,教师只有胸怀育人的大目标,根植于课堂,熏陶语感,培养习惯,整合学科,亲近自然,实践活动,才能汇成一股推动学生“天天向上”的巨大影响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以苏轼的诗文为例[J]. 骆爱芳. 学周刊. 2019(13) [2]关联学生生活,培养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J]. 黄玲. 作文成功之(). 2018(04)

[3]深度学习——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J]. 许红琴.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8(01)

[4]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J]. 常荷燕,赵长林.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7(10)

[5]探究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吴爱萍. 中国校外教育. 2016(3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f6de67f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0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