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徽方言的研究

2022-07-25 19:19: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安徽方言的研究》,欢迎阅读!
安徽,方言,研究,关于

关于安徽方言的研究

安徽方言,是指在安徽省内使用的方言。安徽地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流域,文化南北差异巨大。省内的方言分部与使用状况与江苏、浙江、江西等周边省份内部多元的方言状况类似,因此,并不存在某种单一体系的安徽方言或所谓安徽话。尤其是位于长江以南的皖南地区,由于自身复杂的地理因素以及历史上多层次的移民冲击,是中国东南地区方言状况最为多元、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 目前,除了皖南山区遍布的客籍方言岛之外,在安徽省内自北向南主要并存着中原官话、江淮官话、赣语、吴语、徽语等五大方言体系,亦因方言与文化习俗之别而对应着中原(中原官话)、江淮(淮语)、赣府(赣语)、吴越(吴语、徽语)四大民系族群。

按照语言系属及来源综合分类,安徽方言主要包括中原官话、江淮官话、赣语、吴语、徽语、客籍方言六大类。

中原官话

主条目:官话和中原官话

安徽省内的中原官话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的阜阳、亳州、淮北、宿州、蚌埠、淮南诸地市,以及淮河以南、江淮分水岭以北的霍邱、寿县、金寨(西部)、长丰(北部)、凤阳等地。通行中原官话的地区亦属于文化意义上的皖北地区,居民属中原民系。

江淮官话

主条目:官话和江淮官话

安徽省内的江淮官话主要分布在江淮之间的合肥(长丰县北部除外)、巢湖、六安(西北部除外)、安庆(市区及桐城、枞阳)诸地市,以及长江以南、黄山山脉以北的马鞍山、芜湖、铜陵、宣城、池州等地的城镇地区。其中除安庆地区的淮语属于黄孝片方言之外,其余皆属于洪巢片方言。通行江淮官话的地区亦属于文化意义上的皖中或江淮地区,居民属江淮民系。

赣语

主条目:赣语、赣语方言和怀岳片

安徽省内的赣语属于赣语怀岳片方言,主要通行于安徽西南部的怀宁、岳西、山、太湖等地,以及望江、宿松、东至、石台、贵池等地的部分地区。通行赣语的地区亦属于文化意义上的皖西南地区,居民属赣府民系。

吴语

主条目:吴语、吴语方言、宣州片和太湖片

安徽省内的吴语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宣城等地乡村地区以及黄山区(原太平府地)。其中除郎溪、广德两县的部分地区属于吴语太湖片,其余皆属吴语宣州片。通行吴语的地区与通行徽语的地区同属于文化意义上的皖南地区,居民属吴越民系。


徽语

主条目:徽语

安徽省内的徽语主要分布于南部新安江流域的旧徽州府辖地,包括今歙县、徽州区、黄山区(仅限南部汤口镇、谭家桥镇)、屯溪区、祁门县、绩溪县、休宁县、黟县,及周边旌德县、宁国市(限于南部洪门乡等地)、东至县(限于东南郎木塔一带)、石台县(限于占大区)等。通行徽语的地区亦属于文化意义上的皖南徽州地区,居民属吴越民系。

安徽地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流域,并由淮河、长江分割出皖北、皖中、皖南三大地域单元。 皖北地区

狭义的皖北地区仅指安徽省沿淮及其以北诸地市,包括蚌埠市、淮南市、淮北市、阜阳市、亳州市、宿州市,其方言种类相对单一,绝大多数属于中原官话,分别属于中原官话的洛徐片(淮北市)、郑曹片(阜阳市大部、亳州市及宿州市)、蔡鲁片(颍上县)及信蚌片(淮南市及蚌埠市)

皖中地区

皖中地区一般指安徽省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地区,其中江淮分水岭以北属淮河流域的沿淮地区、江淮分水岭以南属长江流域的沿江地区(皖江地区)、天柱山以南的皖西南地区三地方言差异明显。

沿淮地区

沿淮地区包括六安市霍邱县、寿县、金寨县(东部除外)合肥市长丰县(北部)滁州市凤阳县,其方言属于中原官话信蚌片。

皖江地区

沿江地区包括合肥市(大部)、巢湖市、滁州市(大部)、六安市(大部)、安庆市(市区、桐城市、枞阳县),其方言属于江淮官话,除安庆地区的淮语属于黄孝片之外,大多属洪巢片。

皖西南地区

江淮之间的长江以北、天柱山以南的皖西南地区,包括安庆市下属怀宁县、潜山县、望江县(大部)、岳西县、宿松县(大部)及太湖县,与皖中其余地区方言差异明显,属于赣语怀岳片方言。

皖南地区

位于长江以南的皖南地区,由于自身复杂的地理环境以及历史上多层次的移民冲击,是安徽省内方言最为多元的地区,也是中国东南方言状况最为复杂的地区之


一。

土著方言

皖南地区的土著方言,指的是皖南地区明清以来相对固定的居民主体所使用的方言,主要包括吴语、徽语、赣语三种。其中吴语分布于原太平府、宁国府及池州府部分地区,徽语分布于原徽州府辖地及池州府、宁国府的部分地区,赣语主要分布于原池州府的部分地区。

客籍方言

清末的太平天国战争对皖南语言文化具有毁灭性的影响,持续11年之久的战争极大地破坏了安徽省经济最为发达的江南地区,不仅重创了皖南的经济,还使得皖南土著人口损失惨重。 战后的移民潮直接地影响了除徽州府之外皖南大部的方言分布,使得江淮官话越江分布到皖南腹地,并使得皖南山区遍布各种非土著方言岛。在有些地区(如沿江诸市城镇地区及宣城市、宁国市),客籍方言甚至已经取代了土著方言,成为该地的主导方言。

安徽本省江北移民带来的江淮官话,主要分布于沿江诸市城镇地区以及南陵县、青阳县、宣城市、郎溪县大部;河南信阳地区移民使用的中原官话,主要分布于广德县东部地区(与浙西中原官话方言岛连接成片);湖北随州、应山一带移民使用的西南官话,主要分布于宁国市大部及周边郎溪县、广德县、宣城市、泾县;畲族使用的畲话(接近客家话,与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省畲话可互通)主要分布于宁国云梯畲族乡;湖南移民使用的湘语,主要分布于南陵县;浙江移民带来的浙南闽语及处衢片吴语,主要分布于宣州地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fc1bb1bfc4ffe473368aba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