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及反思

2022-04-08 20:02: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数学教案及反思》,欢迎阅读!
数学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分类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事物的颜色、大小、形状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2.能大胆观察、分析,体验数学活动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认识过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2.物质准备:每人一套操作材料;胸卡与幼儿人数相等(画有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 图形) 活动过程:

(一)出示“奇妙的口袋”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1.今天老师带了一个奇妙的袋子(出示奇妙的袋子)你们想知道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吗? 2.教师边念儿歌边请一位幼儿摸出图形宝宝,让幼儿说其名称及特征。 (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让你先来摸一摸。 (二)幼儿探索、操作,教师指导

1.今天还来了许多图形宝宝,每一张桌子上都有。它们想请你们帮个忙,帮每个图形宝宝找到和自己一样的好朋友,你会用什么办法来帮它们找到好朋友?你会用几种办法? 2.幼儿探索、操作,老师巡视。启发幼儿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帮图形娃娃找到好朋友的?你用了几种办法?

3.集中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操作的方法大胆地告诉老师和同伴。 4.再次操作一次,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分类。

5.竞赛游戏:教师说分类方法(颜色、形状、大小),幼儿在10秒内完成分类,请各组一名幼儿检查。

(三)教师小结:可以找形状相同的娃娃做为好朋友,也可以找颜色相同的娃娃做为好朋友,还可以找出大小一样的娃娃做为好朋友。 (四)游戏《图形朋友一起蹲》

1.谈话引入:我们也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吧。 2.介绍玩法及规则:

①玩法:幼儿每人贴上图形卡四散站开,进行图形蹲的游戏。请坐着的幼儿检查是否都找对了。游戏重新开始。也可邀请客人老师参与,拉手成圈进行游戏 ②规则:要找到形状或颜色或大小一样的朋友一起蹲;犯规者取消游戏资格。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因为在龙山上课,对于孩子并不熟悉,在上课前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如了解孩子对图形的认知水平、掌握简单分类的能力,以及“水果蹲”游戏的规则意识。活动开展后,各位听课老师也给予了诚恳的意见和建议,我也及时进行了自我反思: 一、教与学

本次教学的教法,我用了三个小游戏贯穿始终。 1)念儿歌:摸图形、说图形。

2)竞赛:教师说分类方法,幼儿在10秒内完成分类。 3)情景游戏《图形朋友一起蹲》

孩子们在一个个有松有弛的游戏环节中,能较好地完成“找朋友的任务”,让他们充满激情的完成分类,让他们充满兴趣的完成学习任务。在玩中认真地学,在学中快乐地玩。看着孩子脸上充满勇于挑战、积极分析、乐意帮助的表情,我非常安慰。 在竞赛游戏中,还是有一些孩子没法一下子没有完成图形的二次分类(按照大小),可能我的表述和提示也是有点含糊,所以在点评中,我特地进行了错误示范: (小圆) (小长方形),可是孩子们还是没法一下子判断出,后来我就请孩子们在以后的区角活动中可以尝试按图形大小寻找一下朋友。从结果来看,孩子们学得还可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比在试教时好。 二、得与失

这次活动,能较好地把握住孩子的注意力与兴致是我最大的收获。在教学上还有令我深思的地方。目标达成度较好的同时,似乎有一条无形的绳索,这也是我上教学活动时需要深思和不断改进的地方:控制太多。儿童教育观认为: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达,特别是最后沈铁军老师对本次培训学习作的小结,提出:老师们要带着感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数学教育活动中去,积极创新,让更多更好的数学规则游戏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出现,要放手让幼儿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完善规则,凸显孩子的自主,促进他们更全面地成长。我想,这也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师所要感悟的智慧结晶。而是注重儿童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做的是在旁的指导而不是在前的牵引。本次活动,我的主体地位比较明显,真正的突出幼儿的主导作用是我以后的教学中所需要加强与注重的。

所以,如果在幼儿自己尝试操作的环节时,最好不局限于红黄蓝绿四色、四种形状、两种大小的分类要求,而是直接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分类方法,这样可以让幼儿思考的分类方法更多变,接着再进行分类方法的小结(哦,原来,可以按照图形的相同颜色、相同形状、同等大小给图形宝宝找朋友),这样子教师则在一旁给予一


定的提醒与启发,可能在引导上更能让幼儿会对这部分的知识更巩固更深刻。 其实,我们都知道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更富有科学性、严谨性,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中班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的材料准备就是幼儿平时玩雪花片时会接触到的四种图形: ,而且是每人一套、数量不一的可操作、可选择性的材料,使幼儿能独立地操作,也是极力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为了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活动的兴趣,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用帮图形宝宝找朋友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在组织形式上,我采用集体活动、游戏活动、小组操作。在活动中,幼儿的思维很活跃,能把自己的发现主动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在活动中我通过当小老师和集体校对提高了孩子表达的欲望和机会,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不足之处:

1.虽然在课前做了很多准备,但是活动的材料还不是很接近幼儿生活,纸制作的图形材料太平面了,没有立体感,缺乏生活性。

2.虽然有三个游戏为支撑点,但是游戏创设的情景效果还是欠缺,有点单一。 3.在幼儿进行分类时,有些幼儿就是按照大小、大小这样分的,因为考虑到没有按照我的想法(大三角形、大圆、大正方形、大长方形)分类,所以我就一直想让那个孩子按照我的思路走,有点着急,课后我也有了一些想法,觉得当时不应该立马纠正孩子的想法,应该给孩子一些不同的生活经验来分,让孩子多尝试、多观察后,再作判断,孩子才会通过比较,从而接受我的方法,以不至于在活动中出现冷场。

在活动过程中也折射出一些自己平时没注意的习惯,比如,最大的就是我在语言方面不够幽默,幼儿操作时间不够充足,没有创设幼儿交流的机会。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应该多多注意,加以改进,向有经验的老师多请教。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为幼儿预留充分的自护空间,日常活动中规范语言,为幼儿传递良好的语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ff575e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4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