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字理识字提高识字教学的质与量 (教学随笔)(1)

2022-12-23 02:39: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运用字理识字提高识字教学的质与量 (教学随笔)(1)》,欢迎阅读!
识字,教学,用字,随笔,提高

运用字理识字提高识字教学的质与量

教学随笔

铁铺镇中心学校:张文华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明确认识到在低年级段识字、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提出“会认、会写”两种要求,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但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低年级学生在掌握字形方面是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采用字理识字法识记生字

扫除生字是学习新课文的首要任务。学习生字析解字理时,根据汉字的特点和教学需要,可采用不同的教法。

1.回忆旧知,引出新字。如教“旦”字时,先让学生读,然后启发学生回忆“日”字的字理:“象形字,古文字成圆形,中间一横表示太阳的光辉。本意指太阳,引申为白天、时间。”以“日”字带出“旦”字的字理:‘一’表示地平线,‘旦’字像红日从地平线(一)升起来的样子,表示天刚亮,早晨之意。”教“头”字时,以“大”字带出“头”的字理:‘大’是一个四肢舒展的人形,加上两点指明头的部位,即脑袋。一般点头都是点两下,故加两点,可以识记为‘人伸臂,点点头’”这样一讲解,学生就能形象牢固地识记汉字的字形及字义了。

2.实物演示法。如教“尖”时,先出示削尖的铅笔,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识记:“上小下大为尖。教学生区分“拆”“折”的时,先教学生读准这两个字,再拿一根小木棍把它折断,让学生理解“折”的意思。接着把黏在一起的两张纸拆开,再把一个粘好的信封拆开,在拆开过程中撕出一些碎纸,让学生理解“拆”的意思。然后提醒学生注意这两个字的区分:“一个‘斤’下有一点,一个则无一点。多的‘那一点’表示手抡着斧头(斤)拆散物体时斧头边溅起的细小木屑或泥快等,也可以想象成刚才在拆开那两张纸和信封时掉下的碎纸。‘拆’使物体受到的破坏性较大,而‘折’只是用手或手拿斧头把物体折断,破坏性不那么大。”经过这样的演示学习,学生不仅不会再写错这两个字,而且还学到了汉字的知识,提高了学习汉字的兴趣。这种直观的教学法,学生当然印象更深刻。


3.图画演示法。在教学生字时,可适当用一些画面帮助学生识记字形理解字义。如教“休”时,指出从“人”从“木”,并画出一个人在一棵树下休息的简笔画,引出“休”是从人从木,人倚木,即人在树下休息。

4.字理拆分讲解法。教“染”时,指出:‘氵’表示水,‘九’表示虚数,是多的意思。古人用的颜料是从树木中得来的,所以有‘木’。要染东西必须有水,即‘氵’。多次染才能完成一种颜色,所以是‘九’而不是‘丸’

5.联想法。如教“坐”时,想成:“两个人在土上背对背坐着,固古人有席地而坐的习俗。”学生经常把“红旗”的“旗”字右上头的“人”丢掉,我让学生把“人”想象成旗杆上飘扬的红旗,并用红色粉笔表示,加深学生的印象。

6.分析比较法。1分析比较形声字:汉字中形声字占绝大多数,具有表音、表形、表意三种功能,其中声旁表音,形旁表意,声旁和形旁合起来表形。2分析比较偏旁系统。“氵”偏旁,一般与水有关,如“海、河、流”等。而“冫”偏旁,多与寒冷有关,如“冻、冷、冽、凌、凛、凝、冬、寒”“月”一般与人体各个部位名称有关,如“脚、腿、肝、脏”等。这样分析意符的不同含义,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各类字的不同含义,避免混用。3)比较形近字。比如我发现学生经常搞错“日寇”的“寇”和“冠军”的“冠”,我先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字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日寇’的‘寇’是‘宝盖头’,表示房子,‘元’表示人头(下‘儿’是人形,上‘二’表示上部,人的上部就是头了)‘攴’表示一人手拿机械。一个人手拿机械闯入他人的房子打他人的头,这叫什么?”学生马上明白:“这叫强盗。“冠军”的“冠”上头“秃宝盖”,表示布帛之类的制品,“寸”的古文字是“手”字下部加一小横,表示那里是医生诊脉的地方,“寸”作部首组成的字与手有关。“冠”的意思是手拿布帛之类的制品盖在人的头上,本义指帽子。而帽子是戴在人最高的部位的,所以又引申为名列第一的意思。后,我又这样补充:“冠军”的“冠”头上没有“点”,可以这样想,就是上面再也没有比他厉害的了,他就是第一。这样一比较,再也没有学生写错这两个字了。

二、归纳易错字词

我发现学生作业时经常把“吃”字的“口”放在后面,写成“乞口”,我就引导学生这样想:“我们吃东西先经过嘴巴,所以吃前面是‘口’,把‘吃’写成‘乞口’嘴巴就放在后脑去了。学生在大笑中记住了这个字。又如在用词造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026a7ca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7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