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区别

2022-12-09 21:25: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区别》,欢迎阅读!
经学,今文,古文,区别

今古文经学的区别

今文经和古文经从表明上看只是文字和传本的差异。今文经是用汉代隶书书写的,而古文经则是用战国时六国的文字书写的,是出土和民间所献的先秦古书,因而其篇章和文字与今文经是不同的,进而对经文的解说也有差异。

周予同先生在其《经今古文学艺术中简明阐述了今、古文经学的差别。周先生认为,今文经学的主要特征是:崇奉孔子;尊孔子是“受命”的“素王”认为孔子是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移孔子为“托古改制”;以六经为孔子作;以《春秋公羊传》为主;为经学派;经的传授多可考;西汉都立于学官;盛行于西汉;斥古文经传是刘歆伪造之作,今存《仪礼》《公羊》《谷梁》《小戴礼记》和《韩诗外传》;信纬书,以为孔子微言大义间有所存。古文经学的主要特征:崇奉周公;尊孔子为先师;认孔子是史学家;以孔子为“信而好古,述而不作”以六经为古代史料;以《周礼》为主;为史学派;经的传授不大可考;两汉多行于民间;盛行于东汉;斥今文经传是秦火残缺之余;今存《毛诗》《周礼》《左传》;斥纬书为诬妄。1

从上述观点出发,今古文经学对五经的排列顺序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今文经学家“认为孔子是政治家、哲学家、教育家,所以他们对于六经的排列,是含有教育家排列课程的意味。他们以《诗》《书》《礼》《乐》是普通教育或初级教育的课程;《易》《春秋》是孔子的哲学、孔子的政治学和社会学的的思想所在,非高材不能领悟,所以列在最后,可以说是孔子的专门教育或高级教育的课程。又《诗》《书》(文字)是符号的教育《礼》《乐》是实践(道德)的陶冶;所《诗》《书》列在先,《礼》《乐》又列在其次。总之,《诗》《书》《礼》《乐》,三《易》《春秋》,它们的排列是完全依照程度的深浅而定。2古文经学家则是按照六经产生时代的早晚来排列。因为“他们以为《六经》都是前代的史料,——所谓《六经》皆史说——孔子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圣人,他不过将前代史料加以整理,以传授给后人而已”3

今古文经学对五经性质的认识也有所区别。今文经学认为五经是寄托了孔子改制的理想,蕴涵着孔子为后世所制定的法典,因此今文经学家们提出了三代改制、阴阳灾异等观念来解释五经,反过来又通过经说来论证三代改制、天人感应、阴阳灾异等学说的正确。古文经学则认为五经是制度之书和道德训诫之书,五经记载了王道理想的制度,并通过史诗的批判和诗歌的讽喻来表达王道理想的道德价值观,特别是注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等级规范。比如,贾逵认为:《左传》崇君父,卑臣子,强干弱枝,劝善戒恶,至明至切,至直至顺。4



12

周予同:《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9页。 同上,第8 3

同上,第7 4

《后汉书·郑范陈贾张列传》

1


今文经学则认为《春秋》是孔子改制之书。

今古文经学家的历史观也有所不同。今文经学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循环变化的,按照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而变化,所以新王必须要改制,这体现了天道的变化规律,从上古三代一直到春秋的历史就是历史循环发展的例证,今文经学家对五经的注释的目的就是阐发和证明这种历史观。而古文经学家则不强调历史的循环发展和改制的必要,而是注重王道礼制的建设和道德的历史批判。长于制度之学是古文经学的长处,尽管古代的礼制同样无法在汉代照搬挪用,但是古文经学毕竟在思想上对众多的社会问题、社会制度有一明晰的说法。古文经学家着眼于常,而今文经学家着重在变。

虽然今古文经学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别,但是它们都对中国哲学思想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正如周予同先生所指出的:“因经今文学的产生而后中国的社会哲学、政治哲学以明,因经古文学的产生而后中国的文字学、考古学以立,因宋学的产生而后中国的形而上学、伦理学以成。

参考文献

[1]周予同,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2]姜广辉,中国经学思想史.第二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9 [3]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 [4]郑文杰,傅永军,经学十二讲[M].北京:中华书局,2007.10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0eec802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6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