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王尔德唯美主义中的悲剧色彩 (1)

2022-10-12 00:18: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奥斯卡王尔德唯美主义中的悲剧色彩 (1)》,欢迎阅读!
王尔德,奥斯卡,唯美,悲剧,色彩

范文大全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 王尔德对现实不满, 想摆脱生活对作品的束缚, 追求唯美主义, 但是他又始终无法摆脱社会现实的影响, 所以他作品中的唯美主义都带有一种悲剧色彩。笔者以王尔德童话《快乐王子》 《夜莺与玫瑰》 和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为文本对象, 分析了王尔德唯美主义作品中的悲剧色彩及成因。

关键词: 奥斯卡# 王尔德; 唯美主义; 悲剧

奥斯卡# 王尔德(Oscar Wilde) 以追求唯美主义而出名, 但是他的不少作品却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体现出他的颓废主义倾向及对当时社会的失望。笔者拟对王尔德作品中的悲剧色彩进行探讨。

悲剧是以表现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及主人公的悲惨结局为基本内容的作品。悲剧的主人公大都是人们理想的化身, 悲剧以主人公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 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从而使读者产生悲壮的心理感受, 达到陶冶思想情操的目的。同所有作家一样, 王尔德作品中悲剧色彩的产生与其所生活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特定的历史背景因素

19 世纪正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快速发展时期。一方面, 整个英国社会崇尚物质财富的积累, 不断向海外扩张, 远征探险, 人们疯狂追求金钱、名誉、权力和地位; 另一方面, 工业化和城市化使人格解体, 科学新发现使人们对传统宗教信仰产生怀疑, 劳动道德观念丧失, 人们的内心失去平衡。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中, 王尔德等人对现实和艺术都有着一种深重的危机感, 但又苦于找不到拯救的办法。于是, 在沃尔特#佩特及约翰#拉斯金的审美观念影响之下, 尔德将可怜的希望寄托在/ 唯美0的主张上, 幻想以艺术的美来抵消社会的丑, 在颓废的享乐中消极地对抗社会, 因此他也成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

王尔德主张, 所谓美或艺术, 其目的在于它自身, 与社会性毫不相干, 而生活总是以其现实性破坏艺术。人们从事艺术工作是为了培养美感, 艺术绝非教化的手段, 与道德无关。艺术创造生活, 生活模仿艺术。许多人认为王尔德的观点实际上走向了一种极端, 毕竟王尔德是社会中的一员, 他的艺术创作再怎么超越生活, 其素材还是从社会现实中来的。王尔德的创作实践也证明, 在他创造出艺术美同时,必然伴随着对现实社会的反抗, 其作品中主人公对美的追求和社会现实之间有着激烈的矛盾冲突, 一个个唯美的主人公最终都被现实所毁灭。 二、唯美主义中的悲剧色彩

( ) 童话5快乐王子65夜莺与玫瑰6

在王尔德的童话中, 充满了对美的追求、对美的赞颂。在5快乐王子6, 快乐王子有着令人羡慕的外在美:/ 他满身贴着薄薄的纯金叶子, 一对蓝宝石做成他的眼睛, 一只大的红宝石嵌在他的剑柄上, 灿烂地发着红光。0[ 1] ( P14) 快乐王子也有着高尚的道德美: 他善良, 有同情心, 能够舍己救人。同样善良的还有小燕子。为了穷人, 快乐王子一次次地奉献着自己的财富, 小燕子一次次地放弃了去埃及的理想,给穷人送去快乐。 5夜莺与玫瑰6中的夜莺认为爱情是最美的, 于是它执著追求。当它以为学生在追求真爱时, 便下定决心帮助学生得到一朵红玫瑰。经苦苦寻求, 最后得知要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一朵红玫瑰时, 它依然毫不动摇: / 爱情比生命重要。和人的心相比, 一只鸟的心又算得了什么呢?0[ 2] ( P85) 傍晚, 夜莺唱起了美妙的歌声, 胸脯抵着玫瑰花刺, 刺在它身体里扎得越深, 它就唱得越激昂, 玫瑰也变得越来越红, 越来越美丽, 最终像红宝石般的艳丽夺目。夜莺一次一次地让人感动, 它那美妙的歌声、美好的心灵, 就是王尔德所展示的美。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王尔德还用他文章的语言美来衬托夜莺的美。他大量使用了拟人、夸张、比喻和象征的手法, 并用绚丽的色彩来引发读者的想象。在描写夜莺寻找玫瑰的过程时, 先从纯洁的白色写起, 第一棵树上的玫瑰/ 白得就像大海的浪花沫,白得超过山顶上的积雪0[ 2] ( P85) , 第二棵树上的玫瑰/ 黄得就像坐在琥珀宝座上的美人鱼的头发, 黄得超过拿着1


范文大全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镰刀的割草人来之前在草地上盛开的水仙花0[ 2] ( P85) , 第三棵树上的玫瑰/ 红得就像鸽子的脚,红得超过在海洋洞穴中飘动的红珊瑚0[ 2] ( P85) 。作者创造了唯美的意境, 但是美的呈现却又极大地反衬了夜莺死亡所引发的悲伤。红色对于玫瑰来说, 是鲜亮美丽的颜色, 对于夜莺来讲, 则意味着鲜血和死亡。

唯美主义运动中的艺术家认为, 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官上的愉悦, 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王尔德的作品, 确实突出了意境之美、色彩之美、文章结构之美, 但是人们在感受到美的同时, 也接受了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 快乐王子及小燕子、小夜莺等有着如此高尚的道德品质, 让读者为之感动, 当这样的角色一个个走向毁灭的时候, 读者又为之感到悲伤。高尚的情感与悲剧的结局形成强烈反差。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真诚地帮助别人, 却没有一个人想到感恩。这个世界冷漠无情, 这是快乐王子的悲剧, 也是穷人的悲剧。夜莺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用心血为学生换来一朵红玫瑰。但是当年轻的学生看到那朵红红的玫瑰, 从来没有想到这是一朵生命之花, 也从来没有想过寒冷的冬天怎么会有这么漂亮的玫瑰。他只是在想: / 多好的运气啊。0当他把花献给教授的女儿却遭到拒绝的时候,随手就把花儿扔进了街沟, 并任由马车碾过。这是夜莺的悲剧, 也是学生和教授的女儿的悲剧。不懂得爱, 不懂得美, 一味看重金钱珠宝的人, 是不会拥有真正浪漫美好的爱情的。 ( ) 小说5道林#格雷的画像6

5道林#格雷的画像6是王尔德唯一一部长篇小说, 是英国文学中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品。作品以奇特的构思、机智的语言、巧妙的象征显示了作家艺术形式上的唯美主义追求。 道林#格雷是一个仿佛用象牙和玫瑰花瓣做成的阿多尼斯一样的美貌少年。年轻的道林#格雷幻想自己能永葆青春, 于是请画家霍尔华德给他绘制了一幅青春画像。之后, 他的愿望神奇地得以实现,虽然时光在流逝, 但他的美貌却毫无变化。享乐主义者亨利#沃顿勋爵是道林#格雷的/ 精神导师0, 这个人不相信任何道德价值, 教导道林#格雷要及时行乐。在他的教导, 道林# 格雷纵情享乐, 从一个单纯的少年变成一个道德败坏的罪犯。此时道林#格雷发现, 自己美貌依旧, 但是画像中美丽的少年却变得又老又丑。/ 注视画像发生着变化和一天比一天显得老, 曾经一度使他愉快, 近来他就不觉得有这种愉快。他为了画像夜里不能入眠。当他离开时, 他十分害怕, 唯恐别人看到画像。画像给他的情绪带来了忧郁, , 画像就好像是良心一般使他难受。0显然, 他意识到了其实是自己在变丑。最后, 道林#格雷控制不了自己, 刀向画像刺去, 刀插在了道林的身上, 画像又重新变得美丽, 而道林# 格雷则变成了那个又丑又老的人。道林#格雷的悲剧就在于他丧失了道德。 道林#格雷也是导致西碧儿悲剧的重要原因。道林#格雷一生都在追求唯美的概念, 他喜欢上西碧儿并不是喜欢上她这个人, 而是喜欢她的美( 包括她的美貌和高超的演技) 。当西碧儿演得一塌糊涂的时候, 道林#格雷就抛弃了她, 继而引发了西碧儿的悲剧, 使她在绝望中自杀。

虽然王尔德一直都倡导在艺术中追求超功利、超道德的美, 认为艺术不应受道德标准的制约, 道德只能抹杀艺术家的创造力, 然而在5道林#格雷的画像6中却流露出明显的道德关怀。 三、结语

总的来看, 奥斯卡#王尔德的喜剧以其诙谐幽默的语言讽刺社会的弊端, 但他的多数童话、说则是以在唯美的作品中加入悲剧色彩的方式来反抗社会现实。作者以故事主人公的毁灭激发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恶的批判, 可是当时理解王尔德的人有限, 很多民众都像5夜莺与玫瑰6里的绿蜥蜴、花蝴蝶以及雏菊那样, 理解不了真爱, 理解不了王尔德的悲伤, 而这又是悲剧中的悲剧了。 参考文献:

[1] 奥斯卡# 王尔德, . 快乐王子集[M]. 巴金, .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1. [2] 杨立民. 现代大学英语[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2


范文大全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3] Oscar Wilder.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1.

[4] 赵宪章. 西方形式美学[M] .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176f22275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b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