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社会学 教学大纲

2023-03-06 11:25: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传播社会学 教学大纲》,欢迎阅读!
教学大纲,社会学,传播

传播社会学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430230Z10

课程名称:传播社会学 /Media Sociology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社会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谢进川.微博传播与社会管理.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

3、郑欣等.平民偶像崇拜:电视选秀节目的传播社会学研究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4张磊等.焦虑与希望:对北京贫困群体的传播社会学研究.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5、理查德.韦斯特, 林恩.H.特纳. 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 刘海龙.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6、特里.甘布尔 ,迈克尔.甘布尔. 有效传播.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传播社会学是专业选修课,是拓宽社会学学生学科视野的重要课程之一。学习传播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有助于开展传播活动,协调社会关系,为专业视野的开阔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传播社会学经验学派的方法,能培养学生定量、微观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社会传播学批判学派的方法,能培养学生定性、思辨的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参照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本课程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如下:

1了解传播学五大奠基人的思想和贡献,掌握现代传播起源的社会学原因,发展用社会学理论和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掌握传播的五大基本要素,理解传播要素与社会学之间的关系,发展用社会学研究视角分析传播诸要素的能力。

3明确传播研究的具体方法,尤其是内容分析法,能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独立开展社会传播问题的研究。

1 / 3


4、对传播社会学的经典名著以及学科的前沿知识有所掌握,提高在传播领域的学术能力,为开展传播实践奠定基础。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讲课 (含研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教师讲授为主,备,展示社会传播的发展过程以及学术积累 从施控和受控两个角度探讨传者的作用。教师讲2课时,学生讨论2课时,讨论的主题为: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控制

受众是乌合之众还是顽固而拒绝倒下的?如何对受众进行正确的认知是本章的切入点。教师讲授4课时的基本理论知识,辅以多媒体资源

你被刻板印象了吗?媒体是如何刻画各种社会群体的?通过提问引出内容。教师讲授2课时,学生针对网络中呈现的某一群体形象展开讨论4

《娱乐至死》并对其开展研讨4课时。基本理论部分由教师讲授2课时。

通过传播效果是强还是弱的发问引出教学内容。

社会传播的内涵、社会传播的

1五大奠基人、传

社会传播学的发展简6 播概述 史、传播学的研

究方法

传播控制的内

2 涵、传播控制的传播的基本理论、传播

4

控制 控制的形式、施分析 拉姆对传播控

制的研究

6

拉斯维尔、扎斯菲尔德、

内容分析法

温的理论、的具体操作 内容分析法

4



主体和形式、传播的把关 准则、控制理论形态、潜网 播施控

受众的概念及分类、受众在传

3

播中地位的变

受众分4

化、受众的理



论、受众的社会

行为

4

使满足理论、众、受众的缓冲体理论 受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特别是受众的需求与 满足

符号和信息、媒介的人物的刻

4

板印象、中国媒

内容分6

介对某一群体



刻画的内容分



6

的性别形象、

媒介人物形



象的内容分







媒介的相关概

5念、麦克卢汉的传播媒媒介理论、尼尔6 介分析 波茨曼的理论、

网络媒介 6传播效果的内

效果分涵、传播效果研6 究的历程、传播

6

6





媒介技术决

《娱乐至死》

定论的主要

的媒介观、

观点

网民的狂欢

沉默的螺旋形式、效果的理论、议程层次区分、设置理论、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1c7fe75ed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