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龙说赵太后》及其“姊妹”篇《陈翠说燕后》

2023-01-18 03:32: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触龙说赵太后》及其“姊妹”篇《陈翠说燕后》》,欢迎阅读!
太后,姊妹,及其,龙说,陈翠说

《触龙说赵太后》及其“姊妹”篇《陈翠说燕后》

作者:刘坤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4年第6



刘坤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摘要:《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一段,自新中国成立后多次被选入大、中学教材,影响甚大。在流传的多种版本中,大多将“触龙”当做“触詟”,以讹传讹,直至银雀山简文出土之后,世人才得知真相。

关键词: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陈翠说燕后》;版本

中图分类号:I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6011702

收稿日期:20140212

作者简介:刘坤(1964 ),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古籍所,编辑,研究方向:古籍整理,文献与文化。

古文名篇《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自桐城姚鼐将其选入《古文辞类纂》后,各家选本无不选入,新中国成立后又多次被选入大、中学教材,纳入国家法定教学大纲,其影响之大,不言而喻。此篇原文如下: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稍解。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 “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 “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况人臣乎!”

此文中的重要人物“触龙”,多年以来,多数选本都将“触龙言”当做“触詟”来传授,代代相传,以讹传讹,无一例外,直到银雀山简文出土之后,许多学者,先是瞠目相视,继而豁然开朗,原来我们被古人一误再误,一直误到现代。那么,是否古人都是将“触龙言”当做“触詟”理解的呢?不是。王念孙在他的《读书杂志》中早已明确地指出:“詟为龙言之误。”《古文观止·触詟说赵太后》载:“……左师触詟。”“詟”下有小注曰:“‘詟’,《史记》作‘龙’。”

中州出版社1991年影印世界书局影印刻本《史记·赵世家第十三》载:“……三十三年,惠文王卒,太子丹立,是为孝成王。孝成王元年,秦伐我,拔三城,赵王新立,太后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曰:‘复言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这段文章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不知为何,多年以来,学者未能从这段文章的情节方面“义校”“触詟”为“触龙言”之误。试想,赵太后是在宫内说这番话的,因为“大臣强谏”,才有下文的“太后明谓左右曰”,当时听到赵太后说这话的,只有赵太后身边(左右)的一些大臣。“左师触龙”系府官,他在宫外,怎么能直接听赵太后在宫中说的话呢?怎么能知道赵太后为“大臣强谏”而大发雷霆呢?由此可见,触龙是在宫外得知宫内为长安君到齐国去作人质,大臣强谏,太后坚拒所形成的僵局。如果左师触龙当时在赵太后左右,亲自听到了赵太后说的话,又亲自看到了赵太后大发雷霆的情况,他为什么不当着赵太后的面,说出下文那些动之以情,使赵太后同意让长安君到齐国去作人质的话呢?由此可见,左师触龙当时并不在“现场”,他是事后听到赵太后在宫内说的“复言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的话,不怕“太后唾其面”,才在“府中”表示,“(我)愿见太后”,他是单独进宫见太后的。“触龙言”三字,明确地表达出了当时宫内君臣发生矛盾的情况。如果多年以来,大家都认真地读了《史记·赵世家》,仔细地读过《古文观止》、《读书杂志》,就不至于等到银雀山文物出土后,才将“詟”字纠正为“龙言”二字。此段故事早已成定论,校勘之难可见一斑,此经验值得训诂与校勘者注意。

我国的古籍,浩如烟海,汗牛充栋,无独有偶。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容斋四笔》卷三中有《国语·燕语·陈翠说燕后》一文,与《触龙说赵太后》极其相似,堪称为姊妹篇,文章不长,为保持其原貌,谨照录于此:

赵左师《触龙说赵太后》使长安君出质,用爱怜少子之说以感动之,予尝论之于《随笔中,其事载入《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而《燕语》中又有“陈翠”一段,甚相似。云:陈翠合齐、燕,将令燕王之弟为质于齐,太后大怒曰:“陈公为人之国,则亦已矣,焉有离人子母者!”翠遂入见(按:此处也是陈翠在宫外得知燕后为儿子去齐作人质而大怒的。)后,曰:“人主之爱子也,不如布衣之甚也。非徒不爱子也,又不爱丈夫子独甚。”太后曰:“何也?”对曰:“太后嫁女诸侯,奉以千金。今王愿封公子,群臣曰,公子无功不当封。今以公子为质,且以为公而封之也。太后弗听,是以知人主之不爱丈夫子独甚也。且太后与王幸而在,故公子贵。太后千秋之后,王弃国家,而太子即位,公子贱于布衣。故非及太后与王封公子,则终身不封矣。”太后曰:“老妇不知长者之计。”乃命为行具。

此文与《触龙说赵太后》大可比肩而立,然而,《史记》不书,《通鉴》不取,学者也未尝言。

洪迈,字景卢,别号野处,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绍兴间进士。绍兴,南宋高宗年号,即公元1131~1162年。《容斋随笔》成书的时间,可能就在这其间,距今已近千年。《陈翠说燕后》客观上为我们证实了“触龙言”之误,同时,也为司马迁《史记·赵世家》中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2ec1cd0cb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