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史论文

2022-04-09 03:26: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体育史论文》,欢迎阅读!
体育史,论文

《体育史期末试题五》

试论传统武德对儒家伦理思想的汲取与融摄

王康 142218100183 设计 130656 - 006

中国传统武术伦理道德,作为中华民族武术文化与传统伦理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晶,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社会伦理道德和习武者的道德实践,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曾说过:“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纵观人类道德规范发展的历史,无论何种初始形态的道德规范,在规范人的道德行为过程中,都曾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武术伦理道德在民族文化的总体氛围中孕育、产生、衍化发展,自然地融汇了哲学、伦理学、美学等多种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东方儒家伦理思想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儒家伦理奠定了习武者的行为、规范,使武术界形成了大家共同遵循的武德规范和标准。武德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崇尚武德是武林人士的优良传统,习武者在武术活动中受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内容丰富且纯朴,传统武德首先表现在习武与修身、习武与立人、品德与技艺的统一,把修己养身看作立身处世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武术人士历来重视武德教育,强调习武以德为先。儒家在《大学》中曾提出“明德”、“内外兼修”,武德规范已成为历代习武者的标准,在古代的武德中“未曾习武先习德”、“未曾学艺先习礼”、“德为艺先”,贵仁、尚义轻利、忠国爱国、尚勇治气、贵教重养、诚实守信等伦理思想,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传统武德文化,逐渐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武术伦理文化体系。

我们从传统武术伦理道德的自身特点及儒家伦理思想道德对其影响切入,用系统科学的整体性观点,对传统武术伦理道德进行综述,挖掘传统武术伦理文化遗产,拓宽武术文化研究领域。

李成银教授在1995年《武坛》36期发表的《论武德的起源与发展》论述了传统武德产生的社会背景,提出伴随原始战争的产生,武德也相继产生极其传统武德的“忠”、“义”、“勇”、“信”的观点,就武术文化的开放性、民族性、封闭性、科学性、系统性极其特点与政治、经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进行了深刻阐述。王联斌在《中华武德通史》一书中也考察了武德产生的社会背景,提出武德是在军事斗争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观点。最后确定,在中国古代,武术的产生伴随着原始人生存技能而产生,随着频繁战争而发展,它对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始终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作为伦理文化形态之一的武术伦理思想,始终融合在社会伦理的文化背景之中,因此,研究传统文化形态之一的武术伦理思想,始终融合在社会伦理的文化背景之中,因此,研究


传统武术文化,探讨其发展的历史轨迹,揭示其深蕴的内涵及,可以更好地从其他的视角研究民族文化,并且能够丰富民族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民族传统武术伦理道德体系中,无不体现着贵仁、尚义轻利、忠国爱国、尚勇治气、贵教重养、诚实守信等伦理思想,与之比较而言,儒家伦理思想是从古到今思想的主流,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以往历史的各个层面。纵观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发展的历史,同样,我们可以看到,儒家伦理思想对传统武术伦理道德的影响一直占主导地位,其它诸家文化对其影响虽未间断,但总是处于从属地位。传统武术伦理道德在汲取儒家伦理思想及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伦理文化。

同时传统武德修养主要个体行为,强调习武者的真心诚意和修身养性。相对而言。历代武术家在接受儒家伦理思想的同时,形成了习武人自己独特的武术伦理文化,研究武术伦理道德思想,能够使习武者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与修养,培养贵仁尚义,中国爱民,尚武精艺,忠实守信,德济天下的美德。

程大力在1990年第三期《体育文史》发表的《武德仁学中心论》一文,重点阐述以“仁”为中心的武术伦理思想对习武者自身品德修养的重要性,而且提出了以儒家仁学思想为中心的武术伦理思想。吴德明曾在1987年第12《武林》上发表的《武德纵横谈》,简述了传统武德的内涵。李成银先生在1994《武坛》第35期上发表的《论武术爱好的武德》较全面的论述了习武人应具有伸张正义、打抱不平、扶贫济困、除暴安良、助人为乐,忠国爱国等伦理思想,并考察了现代武德的内涵及意义,在一定意义上,传统武术伦理道德,揭示了中国历代武林中人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根本态度,体现而来武林中人的生死观、苦乐观、荣誉观,如精忠报国、忘身死烈的气节。虽然在封建社会,历代的习武者,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历史局限性,但却存在着超越时代的合理内涵,这些内涵正是对传统武术伦理道德所需要研究的,它对于现代习武者人生价值观仍具有深远的教育作用。

传统武术伦理道德同样具有民族特征,有着广泛而深厚的底蕴,在中华文明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经历代先哲的传承、弘扬积淀成深厚的文化传统,深入民族心理、民族性格之中,形成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传统武术伦理道德的积极因素和优良传统,对于培养习武人忠贞的民族气节、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激励历代武林人士爱国爱民、自强不息、勇于献身,不论在古时,还是就现代而言,这些仍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优良品质。

研究认为,在传统武术伦理道德的萌芽产生及其发展过程中,自然汲取了主脉文化懦家伦理道德文化的思想,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同时,应当指出,与儒家传统伦理道德具有鲜明的矛盾性和两重性相比,传统武术伦理道德也具有二重性,并且这两重性占据历代武术人士武德的言论中。一方面,他们从客观规律出发,揭示了传统武术伦理道德的具体内容、规范及要求,以加强这方面在历史上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包含着偏颇性、狭隘性,因此,在研究传统武术伦理道德时,对其所包含的糟粕,必须给予批判和否定。事实上,本文在


挖掘中国传统武术伦理道德时,本身就意味着对其中糟粕的剔除及批判。作者认为弘扬中华传统武术伦理道德的精华,提倡习武者做人、修身、报效祖国、爱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大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不仅对习武者自身素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作用,就当前来说,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现代关于传统武德与儒家伦理思想的研究现状与分析:王静在1995年第二期《西安体育学院学报》发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对武德的影响》一文中提出了武德的范畴,从传统文化对武德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方面,就“武德”观念形成极其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进行了阐述,并特别指出儒家“仁义”伦理思想对武德的影响。倪南权在1999年第三期《四川体育科技》上发表的《浅论武术中的传统文化内涵》中,论述了儒家伦理思想在“君子”文化,“成人”标准对武德发展的影响作用,并以“文武双全”“仁勇兼备”“仁爱”为主线索,论述了武术伦理道德中儒家伦理思想的主要文化内涵。黄莉在2001年第三期《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发表的《中华武术与儒家文化》一文中重点指出了儒家“仁”是德育思想的内核,是武德思想的核心,首次提出了儒家文化的道德思想精髓,系统、完整无缺地传给武林中人,从而使中华武术与儒家文化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儒家与中华武术之间关系是源与流关系的观点。李旺华、白永正在20016月第二期《陕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发表的《论传统武术的文化特征》中阐述了武德教化体现的“道德至上”的文化特征,认为儒家与武家都把追求个人的自我完善看作生命价值之所在,并对传统武德在注重人格和道德修养的伦理精神进行了分析。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规范行为、安抚心灵、协调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等方面,都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它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和现代意义。儒家思想对我国古代社会乃至当代社会的许多行业的职业道德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对我国传统武德的形成和发展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地影响。 我国传统武德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不仅展示着几千年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面貌,而且在其形成的过程中汲取了儒家伦理思想的精髓。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34eed6fa2161479171128e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