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和惯习

2023-10-02 00:30: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习惯和惯习》,欢迎阅读!
惯习,习惯



习惯与惯习

习惯针对个人来说,是个人长期形成的行为方式;惯习带有社会文化性质,即生活在某个文化环境中人所不由自主地所从事的行为方式。通过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能够理解这两种东西之间的关系,彼此借鉴,能够促动互相理解。

跟儿子一起练书法有个体会,很想写好,但是笔似乎不由人愿。写字完全是习惯所为,练字实际上是在训练新的习惯。需要持续地向优秀的书法家学习,需要反复的体会,持之以恒的练习,才可能有所改变。

我们每天生活,即使什么都不做,也是在培养某些习惯。我们不是在训练好的习惯,就是固化坏的习惯;我们不是在训练我们的思考水平,就是增强我们的偏见与思维定势。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每天不学习、不思考、不坚持练习,那么我们就任由自己固有的习惯漫无边际地在发展。

很多人把习惯当成个性,认为应该尊重个性。从习惯之形成过程来说,我以为只有那些经过自己积极主动培养的习惯才有成为个性的意义。小时候因为懵懂,为缺少教育或是父母以及周围环境(包括学校)所实施的教育而最终导致的习惯说不上是个性。

在我们不自觉的情况下,我们被教育的东西,就是惯习,就像电脑被人家悄悄地安装了自动执行的软件一般。我们每个人都被安装了很多这样的惯习。试举几个例子看一看:

官本位就是中国人普遍的惯习,一见领导就不由自主地毕恭毕敬,当了领导也像吹了气的气球一般,以为自己无所不知。

扎堆也是个惯习,中国人总害怕与众不同,担心被社会排斥,所以扎堆,所以走到哪里都是闹哄哄的。

过年放鞭炮更是一个可怕的惯习。每年花费数百亿,带来的是数以百计的人的死亡,数以万计的受伤,受百亿的财产损失。如果加上生产、储运过程中的损害,数字会更庞大。还有严重的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以及由此引发的疾病、矛盾,更是不计其数。真可谓百害而无一利,人们这么做仅仅因为是惯习,跟以前的裹小脚、留长辫子差不多。

这些惯习都是农业时代的产物,农业社会是典型的等级社会,长幼有序,君臣有别,三纲五常,权力是最普遍的关系,官本位久而久之成了惯习。

农业时代的乡村里,人烟较稀少,放放鞭炮增加一点过年的气氛,无可厚非,而现代城市早已经是人满为患,喧嚣吵闹,空气污浊,这种情况下还放鞭炮,只能用不可思议来形容。

国家或社会也如同个人,如果不学些、革新,不努力调整,一味地墨守成规,美其名曰尊重传统,也就会固化一些恶劣的惯习,到时候改革的成本越来越高。






国历史以连续性好而著称世界,不过中国历史中十三次推倒重来的社会动荡导致社会积累性非常差。如果不是那些惯习积重难返,又何止如此呢?

变乃万物之常,或者变好,或者变坏,人是能够选择的,也是能够努力,个人、社会、国家都是如此。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39d1ff9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6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