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现代文学主要流派

2022-04-13 00:23: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当现代文学主要流派》,欢迎阅读!
流派,现代文学,中国,主要

中国当现代文学主要流派

1.荷花淀派指以孙犁为首的文学流派。因以孙犁的《荷花淀》代表的一批充满浪漫主义气息、乐观精神语言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里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的小说而得名。持《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发现并培养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等作家群,孙犁《山地回忆》、刘绍棠《蒲柳人家》

2.山药蛋派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批山西作家,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文学主张、创作风格(新短通)、创作方法(革命现实主义)相似,创作成就较高。生活内容与传统叙事手法相结合,情节典型、细节生动,讲究艺术构思、语言通俗,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三里湾》《锻炼锻炼》《三年早知道》.

3.伤痕文学:以文革造成人们心灵上的创伤为主要内容。昭示了“恢复”和“复归”现实主义的新鲜内涵。刘心武《班主任》、卢新华《伤痕》、郑义《枫》特点彻底否定文革的思想倾向/善良人受损害的情节模式/宣泄义愤的情感模式局限止于“问题小说”模式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观念浅直,艺术粗糙伤痕是反思的源头,反思是伤痕的深化. 4.反思文学继伤痕文学的情感宣泄与政治批判进入到历史深层的理性思考,以中篇小说为重点。社会动乱的世相图,历史反思,民族创伤和国家苦难反思,启蒙式地突出了极左政治路线与封建思想如何二合一地造成社会和人的深刻异化。王蒙《蝴蝶》高晓声《陈奂生上城》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特点艺术表现方式更加灵活,主题深度比伤痕文学进了一大步。局限艺术形式单一,反思不彻底,缺乏自省与忏悔。 5.改革文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描写新时期出现的社会改革以及改革引起的人物命运人际关系心灵纠葛为主要内容与现实生活十分贴近,明显地具有与历史同步,回答时代问题的特点。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张洁《沉重的翅膀》、张贤亮《龙种》

6.寻根文学:在八十年代“文化热”的背景下产生的。作家们试图汲取本土的生活内容,借助西方的文学技法,表现中国的文化特色。核心观点是中国文学应建立在广泛文化开掘之中,要用文学表现民族文化,寻文化之根。韩少功1985文学的“根”(宣言)。阿城《棋王》韩少功《爸爸爸》、王安忆《小鲍庄》局限:返祖心态猎奇心理/作家自身的文化积累不够/概念化倾向。

7.先锋文学80年代,作家根据“不断创新”的原则,打破公认的规范和传统,不断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引进被忽略的、遭禁忌题材,向传统文化的教条和信念发起挑战。现了新的价值立场和表达方式,扩大了小说艺术的表现力。马原《拉萨河的女神》余华《现实一种》、苏童《妻妾成群》《红粉》、格非《迷舟》。特征:否定意识、文的自觉、叙述实验。局限非理性倾向、形式至上、整体模仿、疏离了中国现实生活环境与大众。

8.新写实小说:在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回归现实”的一种创作潮流。是不满先锋小说的解构,对先锋小说的批评和反驳,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内容上主张表现生活的本色而非本质,塑造平民而非英雄形象采用客观的叙述态度以自在和散在的生活单元形成一种扩散性结构。池莉“新写实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方方“三白”系列(《白梦》《白雾》《白驹》,刘震云《一地鸡毛》局限:庸常化、片断化、零散化与主题性暗淡;缺失现实批批立场,丧失批判能力。

9.归来诗“归来”,是一种诗人现象,也是一个普遍性的诗歌主题。“归来”诗人主要包括:50年代反右派运动中的右派诗人艾青、公木、吕剑、公刘、白桦、邵燕祥;在1955年“胡风集团”事件中罹难者,如牛汉、绿原、曾卓、冀汸、;因与政治有关的艺术观念,在50年代陆续从诗界“消失”的诗人,如辛笛、陈敬容、郑敏、唐湜、唐祈、杜运燮、穆旦、蔡其矫等


10.朦胧诗:朦胧诗:是新时期新诗潮中涌现的代表性诗歌流派,也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一个潮头。因当时的评论家指责起朦胧、晦涩而得名。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梁小斌。特征:表现了一代青年从狂热、迷惘走向觉醒、沉思的精神状态和心路历程,具有强烈的怀疑意识和叛逆精神。现代主义的倾向和艺术技巧很明显追求含蓄朦胧之美。体现了人性和艺术的苏醒。意义思想解放:启蒙主义的人文精神;审美革命:艺术探索的创新精神;诗体实验:现代主义诗歌的中国化。

11.知青文学:新时期文学中出现的脱胎于文革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一批知青作家写知青生活的作品和文学现象。特征:体验和阐释的多向性:伤痕、反思、寻根阶段与主题模式:早期:青春祭:受苦受难——知青作为受苦受难的形象中期:记忆重构:青春无悔——知青作为英雄化身的形象;诗化农村——知青作为田园诗人形象。后期:文化寻根——文化批判,知青作为文化批判者的化身。意义:新时期文学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局限:缺乏自我反省与批判。代表作家与作品: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张承志《绿夜》、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路遥《平凡的世界》

田园诗派──东晋诗人陶渊明《归园田居》,唐代诗人王维《山居秋明》、孟浩然《过故人庄》。

边塞诗派──唐代诗人高适《燕歌行》、王昌龄《从军行》、王之涣《凉州词》、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颀。

江西诗派──宋代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杨万里《诚斋集》。 豪放派──宋代词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岳飞《满江红》。

婉约派──宋代词人柳永《雨霖铃》、秦观《鹊桥仙》、李清照《如梦令》、欧阳修《醉翁亭记》、晏殊《浣溪沙》、张先、贺铸、周邦彦。

雅正派──宋代词人姜夔《扬州慢》、史达祖、吴文英。 闲逸派──宋代词人僧仲殊、朱敦儒、黄裳、周紫芝。

竹林七贤──(魏晋)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八大骈文家──(清代)袁枚、邵齐焘、刘星炜、吴锡麒、曾燠、洪亮吉、孔广森、 孔星衍。 香山九老──(唐代)白居易、胡臬、吉皎、郑据、刘真、卢真、张浑、李元爽、如满。 鸳鸯蝴蝶派──清末民初徐枕亚、张恨水、吴双热、吴若梅、程小青、孙玉声、李涵秋、许啸天。

明代十才子──(明代)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邻、陈沂、 郑善夫、康海、王九思

唐宋派──明代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茅坤 竟陵派──明代后期钟惺、潭元春

桐城派──清代散文流派。康熙时方苞开创,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魁、姚鼐,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

阳湖派──清桐城派的一个支流,以恽敬、张惠言等为代表。

性灵派──清代诗歌流派。以袁枚、赵翼、张问陶为代表,合称乾嘉性灵派三大家 湘乡派──清代散文流派。以曾国藩为代表。

扬州学派--清代王懋竑、王念孙、王引之、汪中、焦循、阮元。

皖派--清代戴震、程瑶田、金榜、洪榜、汪绂、段玉裁、王念孙、孔广森 吴派-- 明代董其昌、陈继儒、周天球、莫是龙、李日华、项圣谟、卞文瑜。 同光体──活动于清末和辛亥革命后一个诗派。代表作家陈三立、陈衍、沈曾植等。 南社───辛亥革命时期的文学团体。由柳亚子、陈去病、高旭等发起。


九州──《吕氏春秋·有始览》:冀、兖、青、徐、扬、荆、豫、幽、雍。 公安派——明代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

亚洲现当代文学流派

荷花淀派──孙犁,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 山药蛋派──赵树理,马烽,西戎,孙谦

伤痕文学——卢新华、刘心武、从维熙、冯骥才、周克芹 反思文学——茹志娟、张一弓

改革文学——蒋子龙、高晓声、路遥、张洁 寻根文学——杨炼、张承志、阿城、王安忆

痞子文学——王朔、石康、李傻傻、张一一 荒诞文学——魏明伦、狂狷、高行健、宁财神 战后派——野间宏(日本) 新兴艺术——川端康成(日本) 白桦派——武者小路实笃(日本)

新感觉派——横光利一(日本)、施蜇存、刘呐鸥、穆时英 新思潮派——芥川龙之介、菊池宽 自由文学——张贤亮、余华

青春偶像派——梁望峰、深雪、痞子蔡、何江波、韩寒、巩巩幻想者等 80后创作——郭敬明、张悦然、春树、泽婴、朱子夫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4145d700b1c59eef8c7b44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