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子》的军事哲学思想

2023-02-28 11:28: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老子》的军事哲学思想》,欢迎阅读!
哲学思想,老子,军事

论《老子》的军事哲学



《老子》不是兵书,然而其对治国用兵、战争本质的透视高屋建瓴,对战争的批判及用兵方策和韬略给我们以极大的启迪与警示。老子在《老子》一书中,提出了他对战争的态度,对战将的要求,对战略的见解,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关键词 老子 倡和反战 不争之德

老子是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老子的著作只有一本,就是《老子》,又称《道德经》。

两千多年前的老子为后人所留下的《道德经》,将宇宙大道以文字表现形式展现出来,不仅涵盖了宇宙演变、阴阳互换、物种起源、对立转化、世间兴衰、待人处世、修身养性,其对治国用兵、战争本质的透视更是高屋建瓴,对战争的批判及用兵方策和韬略给我们以极大的启迪与警示。

一、战争观

古人早就有这样的说法: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战争的最后结果,人民群众是最大的受害者。同时战争又是耗钱、耗物质、耗人的事。老子,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角度,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反对战争,提倡和平。然而,老子所处的时代,正值春秋末期,频繁发生的战争屠杀生灵,荼毒天下,危害惨烈,强烈刺激了具有和平主义倾向的老子,使他对战争深恶痛绝。

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章中,反战思想尤为突出:

“以道作主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善者果则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是果而勿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意思是:用道来行使主权的人,不靠武力而称强天下。用武力总是有报应的。

军队进驻之地,荆棘便长出来;每逢大战之后,凶年接著来到。 良善自会结果,无须强夺硬取。

成了而不矜持,成了而不炫耀,成了而不骄傲,成了像是不得已,成了而不逞强。

5 任何事物一逞强示壮就会老朽,这不是出于道。不是出于道的,是早已注定要死亡了。

老子认为,君主应当以“道”治天下,而非靠兵力逞强于天下。战争之后,人民生活必将深陷困境,四处荆棘丛生,饥荒灾难四起。善于用兵的人,达到目的就适可而止,其采用战争的手段也是情非得已,战争胜利了,却不矜恃,达到目的了,却不夸耀。这才合乎于道。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告诫世人就是最好的军队、精良之师,也是不吉祥的东西,天下万物都厌恶它,所以修道的人是不取的。



老子如此憎恶战争,究其原因,当有如下几个方面:

1.战争违背“无为”之道 2.战争具有巨大的破坏性

3.战争是统治者满足贪欲的工具

二、战将观

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八章中指出:“古之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意思是:1 真正的勇士不会杀气腾腾,善于打仗的人不用气势汹汹,神机妙算者不必与敌交锋,善于用人者甘居于人之下。 2 这就叫不争不竞之美德,这就是得人用人之能力,这就算相配相合于天道。上古之时便如此啊!

他认为,善于作将师的,不好逞武勇,善于作战的,不被激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不给予敌人任何有利的条件,善于用人的对人谦下。认为这样就能发挥大众的才能,符合从来如此的自然法则。

对于“不争之德”,老子对其非常看重,在《道德经》中多处提到这一观点,大力赞扬了“不争之德”的可贵,说明了“不争之德”的重要性。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三、战略观

“柔弱胜刚强” 老子战略思想的核心。老子特别推崇“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的理念。认为弱的能战胜强的,以柔则能克刚。他所得出的结论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器。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即兵强的打败仗,木强则作器皿。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用兵逞强者必亡,强大的走下坡路,柔弱的走上坡路。强兵虽处高亢强劲之势,却难能取胜,因为强大的事物其发展趋势是向下,柔弱的事物其趋势发展则是向上。

“后发制人”是老子战略思想的基本方针。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九章中讲到: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意思是:1 用兵者有言:“我不敢主动地举兵伐人,而只是被动地起兵自卫;我不敢冒犯人家一寸,而宁肯自己退避一尺。”这样,就不用列队,不必赤臂,不需武器,因为天下没有敌人了。

2 最大的祸害是轻敌,轻敌几乎能断送我的宝贝。

3 所以若两军对峙,旗鼓相当,那悲伤哀恸的一方必胜无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5fd788471fe910ef12df89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