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哲学思想及其现世价值

2023-02-28 11:28: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老子的哲学思想及其现世价值》,欢迎阅读!
哲学思想,现世,老子,及其,价值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老子的哲学思想及其现世价值

作者:邵永乐

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05

要:老子作为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以道为核心的生存处世哲学,对后世中国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在《道德经》中,他用精妙的文字,系统阐释了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的深刻思考,用至诚至善的态度来表达对人类生存的终极关怀,主张用和谐的精神来处理现世的各种关系,彰显人性的光辉。老子的哲学思想不仅是中国精神思想宝库里的灿烂明珠,更是现世社会发展和生存处世的指路明灯。加深对老子思想的感悟和领会,能让我们在当今社会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更好的体会人生,感悟生命。 关键词:道德;和谐;自然;人性善 一、道为天下母

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道德经》二十五章)老子哲学的原创性在于天地并不是最原始的存在,在天地之前,已经存在,即道为天地母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源兮似万物之宗(《道德经》四卷),天地之母,万物之宗,表达了是万物的本源。并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具有变化性,衍生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报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四十二章)的变化性主要体现在它的衍生性上,万物虽然形态功能各异,但万物之生,吾知其主,虽有万形,冲气一焉[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看似虚无缥缈,但是老子认为其并非完全是虚无缥缈的,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德经》二十一章)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不仅仅是抽象的,形而上的,还具有一定的实在性。儒家认为诚者,天之道也(《中庸》)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德经》二十一卷),孔,空也。惟以空为德,然后乃能动作从道[2]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道德经》三十九章)即数之始而物之极也,也就是天,地,人,物之得一就有了德,乃天,地,人,物所得于[3]。道是无形的,它必须作用于物,通过物的媒介,而得以显现它的功能[4]内化于万物之中,通过行表现出来。《道德经》中关于的各种论述和阐释主要是针对圣人和王侯将相(即统治者),这里的圣人并不是孔子从伦理向度所说的君子,而更主要指的是政治领域的统治者。 三、老子的处世哲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道德经》中蕴含着深邃高远的人生智慧,为而不争”“上善若水,是老子所倡导的理想化的人格模式,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八章)如王弼注:为政之善,无秽无偏,如水之治,至清至平美好的道德修养和情操,应该像水一样,至清至平,柔顺,谦卑,宽容,无争[5]人需要有水一样的精神,才能达到无忧的境界。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七章)为人处世,不可只顾一己私利,相反,为人的同时也是为已,二者存在辩证关系,不能割裂的看待自身与他人的关系。持而盈之,不如其已。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九章)凡事都有度,过犹不及,抱残守缺,心宽满足,也不失为一种圆满的人生态度,这正如古语所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二者意思是相同的。行不教之言,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二章)为人处世,低调谦虚,不居功自傲,不独占其功,要懂得分享,使功在己,则功不可久也

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倡人性善,也主张用善行来感化人心,使得万物从善。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二十七章)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四十九章)从中可以看出,老子主张把作为一种基本的人性道德来处理各种关系,强调善的感化作用。同时老子也把联系起来,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六十二章)这时的,更多指的是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把作为一种更亲近人的东西来加以阐释,弘扬和践行善行,可以得,这正是老子所倡导的良好的社会风气。

四、老子道德哲学的现世价值

两千年前,老子就开始思考人性,社会,自然等哲学命题,他认为人类的生存状态和社会运转状态存在一种合适的模式,即发展和弘扬人性之本性,真性,去掉多余的欲望和不合理的欲求,多关注人内心的纯净之音[6],通过内在培育获得道德品行。追求自然和谐生命状态,为而不争”“为而不恃等思想,都对今人和当今社会具有重大启发价值。 参考文献

[1]《老子道德经注》王弼 楼宇烈校释 中华书局 20111月第1 120 [2]同注1

[3]老子哲学与中华精神 李存山 《江西社会科学 2013年第1 [4]说《老子》中的臧宏 《社会科学战线》 2011年第10 老子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上善若水 为而不争:老子处世哲学的生命启慧 张鹏飞 《管子学刊》 2011年第1 85

[6]老子道德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吴涛 《湖南社会科学 2015/6 作者简介

邵永乐,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思想史。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650bd12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f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