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

2023-02-01 23:22: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欢迎阅读!
精神,融合,人文,科学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

方信喆 09300700001 生物科学

关键词: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精神家园 生物科学 摘要:本文从科学精神的价值及其对人文的重大意义和人文精神对科学的重要性两个方面来论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应当相融合,而不是顾此失彼。论述中结合了学习《物理与文化》课程的体会,并以专业生物科学为例,进一步阐述了两者融合的积极意义。

在分析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重要性之前,我们应当先明确这两者的概念。所谓科学精神,是一种求真求实、格物致知的理性精神;而人文精神,则是求善求美、关怀天下的感性情怀。这两种精神皆是人应当追求的终极目标,而整个世界也需要这两种精神的共存才能完整。就好比光有波粒二象性,对这个世界来说,科学与人文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如果不是这样,那么那10个最美丽的物理实验又怎么能引人入胜呢?先秦诸子的散文论文又怎么能散发出理性且令人信服的光辉呢?

遗憾的是,正是我们自己将这两者硬生生地拆开了。中国封建社会显然更重人文精神,这从科举考试的内容可见一斑;而改革开放之后,科学精神逐渐被重视被提倡,“科教兴国”的口号却让人文精神被人们忽视。

一、 科学精神是人类进步的基石

物理与文化一课,让我了解到了诸多科学家们的贡献,以及更有价值的——他们的科学精神。无论是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牛顿的力学定律、法拉第关于“场”的引入还是普朗克创新性的量子理论,无一不闪耀着科学精神的光辉。

那么,科学精神之于人类,其价值到底在哪里呢?我认为,科学精神的价值在于它是人类之所以能进步的原因和基石。“百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摩天楼的建立总需要奠基石。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四大发明更是意义非凡,为什么在明清之时却逐渐腐朽不堪,闭关锁关甚至夜郎自大,最后沦落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呢?究其缘由,主要是由于科学精神的不足。四大发明固然可贵,然而不难发现,封建中国的诸多关于科学的发现与发明大多只停留在实用主义——即仅仅满足于可以用其来完成生产,提高生活质量,却不再深究某些现象内在的原因。中国人知道指南针可以指向南方,知道可以用它来导航,然而令人惋惜的是,他们就满足于此,却没有想到这是由于磁场的作用。用杨振宁教授的话来说,就是“中国的传统是入世的,不是出世的,而且讲究天人合一”。我们可以从古代的诗赋中看出,我国是以简约为美,整体为美,抽象为美,朦胧为美,空灵为美,含蓄为美却缺乏科学精神,所以我们的国家才会由盛转衰。而欧洲之所以能成为自然科学起源的中心,也恰恰是因为科学精神的缘故。由此可见,科学精神的确称得上是人类进步的基石。

从中华民族的历史兴衰中不难发现,科学精神对人文精神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的。一个空有人文精神的人固然艺术气息文化底蕴浓厚,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精神的指导,他们始终过于感性,可能动不动就无病呻吟。空有理想和抱负,确实当代孔乙己,一样阻碍社会进步。 但是,是否科学精神是最重要的?

二、 人文精神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前不久的诺贝尔奖,又一个华裔科学家获得殊荣。对于获诺贝尔奖的华裔,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诚如我上文所言,目前似乎物理化学医学的奖项更能吸引人们的目光,而对文学奖的关注则相对要少很多。诚然,科学的热情不应该也不用受到抑制,但是鲁迅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若举世唯科学是崇,则人生必将归于枯寂。细细品味,一定能发现此言不假。纵观鲁迅的一生,便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他弃医从文,嬉笑怒骂直指我们民族的丑陋面,


积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精神。因为他知道,就算科学再怎么发达,也是无法净化人们的灵魂的,人文精神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精神家园。

若举世唯科学是崇,我们的确能拥有舒适的环境,奢华的物质享受这些穿着华丽外衣的东西,可我们仍会感到空虚,因为我们将会听到自己灵魂的叹息。而人文精神则是滋润我们心灵的甘露。爱因斯坦就常常和普朗克一起演奏贝多芬,一起朗诵海涅。他们对于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执着追求,丝毫不亚于对科学的探索。“这是出于精神生命的需要,出于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爱因斯坦如是评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的重要性。人文的最高价值就在于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这是科学无法取代的。我们看到过太多徒有高超医术,却丝毫没有抚慰生命的善意,这正是因为他们缺少广阔的人文视野和丰富的艺术素养。诺贝尔物理得主费因曼曾说过:科学这把钥匙既可开启天堂之门也可开启地狱之门,究竟打开那一扇,则有赖于人文指导。物理与文化课上,老师讲述的那个居里夫人的故事就可以看出,居里夫人正是由于其人文精神的指导,才毅然地选择了将提炼镭的方法公布出来,而不是通过此来牟取暴利。而从反面来看,不难想象,一个拥有先进科学技术却缺乏人文精神的恐怖分子对世界将是多大的危害。提高人文素养,才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那么整个民族也将生机勃勃。

德国出国不少伟大的科学家,然而它曾经是个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但经过马克思在内的一代代思想家、哲学家的批判,经过贝多芬这样伟大艺术家的陶铸,百年之后的德意志民族已经是世界上最有生命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而近代自然科学科学文化之所以首先诞生在欧洲,也正是因为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它准备了文化条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这场首先发生在人文层面上的普遍而深刻的革命,倡导了一种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崇尚人性和人的价值,重视人的生活。“这种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正是近代科技发展和科学文化孕育、诞生所必需的,它推动了当时整个时代的思想解放运动,既为近代科技的崛起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又直接催生了科学文化。此时文化母体不仅仅作为环境,而且更重要的是作为其从肉体灵魂的依托,为科学技术的充分孕育、自然分娩和健康成长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养料和强大的精神支撑。它不仅给予科技以经济上的资助、制度上的设计和安排,而且还从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上深刻地影响着科技子系统的发育、成长和壮大。[1]人文的当代意义正在于此。用一句话说,人文精神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个体的精神境界,使其免受撒旦和利欲的召唤。

三、 两者缺一不可

由以上两方面的论述,可见,不论是科学精神还是人文精神,都是缺一不可的。物理文化课上,王老师在介绍科学家们发现某某定理现象的原因时,往往提及他们的哲学思想的引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哲学思想正是人文精神的表现形式。其实,物理与文化这门课本身就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统一,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对物理的理解有深刻了几分,为其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让人领略到了科学之美。同样地,诺贝尔奖及其所蕴涵的精神实质也正在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重新出现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复归合璧。诺贝尔奖之所以伟大甚至能成为某种衡量的标准是因为这种奖励所蕴涵的精神实质即诺贝尔奖精神则是一种文化创新,尤其是文化创新的一种典型,即诺贝尔奖精神的实质就在于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于一体,而这正是这个时代的必需品。正如我国著名女科学家吴健雄强调的:为了避免出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危机,当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是消除现代文化中两种文化——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之间的隔阂。只有当两种文化的隔阂弥合之后,我们才能对世界给出连贯而令人信服的描述。那么,怎么融合呢?我想最重要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教育如今,复旦大学以及其他大学均开展了通识教育的模式,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教育模式。通识教育的理念就在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倘若我们能坚持这条道路走下去,两种精神的紧密融合肯定不会是幻想。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6c385dae0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7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