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

2023-02-01 23:22: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欢迎阅读!
精神,人文,关系,科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

作者:沈碧莹 徐状琦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24

要:本文首先分别阐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涵;提出两者虽然相互区别、但也相互交融;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的基础,人文精神规范科学精神的关系;提出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同时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关键词: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关系; 前言: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两种价值观念,是人类精神的两个维度,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两种精神指导。长期以来,人们都将两者放在完全对立面,为两者划清了楚河汉界。诚然,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存在许多差异。但不可否认,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交融互渗、相互作用的。 1.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实事求是,敢于追求真理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强调客观性、真理性,是为了回答。更广泛地讲,科学精神是人类在一切思维活动以及实践活动中所持有的严谨负责的态度,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活动中。【1科学精神的内涵包括求实、怀疑、创新和民主四方面。科学精神不仅能够通过科学知识的创造和传播,提高人的智慧,推进社会行为方式的文明化,而且通过科学精神注入社会能推进人的思想和行为道德化。同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弘扬科学精神,有利于科学术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人文精神是蕴含在人文社会学科中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要求从人的角度出发。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要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是为了回答。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精神从现实的人出发,主张经过实践斗争实现人类的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建设新的人文精神指明了方向。【2】弘扬人文精神,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互区别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宝贵思想财富。科学精神是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形成的,而人文精神是在为了实现价值的实践中产生的。实践的两大最终目的追求真理和时间价值的不同,使得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关注对象、内涵和目的上存在明显区别。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目的上看,科学精神的培养是为了帮助发现客观规律,追求真理;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为了尽可能地实现人的价值,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从关注对象上看,科学精神更注重客观真理,而人文精神更注重人本身。从内涵上看,科学精神主要是指强调真理性、功利性;而人文精神主要强调人的价值,推崇美好。科学实践是探求真理的过程,追求客观真理,注重对物质世界本身的研究,要尽量摒弃人主观上的臆测。人文精神强调人的自由发展,人的自身的提高进步和不断的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和人格独立,强调突出人的主体性。因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是存在差异,相互区别的。 3.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交融互渗

科学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创造了精神文明,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完成了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形成科学精神的同时也增加了人文韵味。美国科学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提出的科学精神具有的普遍性、公有性、无私利性、独创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五个方面是一套有感情情调的、约束科学家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不仅能保障科学发展,还与社会文明的进步和人自我完善的大目标是一致的,是科学精神的人文意蕴。

人文精神追求人的价值实现,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但价值是具有客观性的。无论是人的需要还是满足人需要的对象在本质上讲都是客观的。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都是由人的实际生存状态决定的;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是由客体本身客观存在的性质、属性决定的。可见,要求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是人文精神的科学意蕴。

马克思主义思想从人的社会性本质出发,强调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活动的能动创造性的统一,是科学主义实证精神和人文主义终极关怀的统一。科学精神从根本上讲是为了探索对人类生存有利的真理认识,从而达到人类更好地生活这一目的,也是人文精神所追求的。同时,人的思想与进步必须要依靠客观实在,而科学的主体一定是人,这也从根本上表明科学和人文间互相渗透的,间接地表明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不可分割的。因而,科学神和人文精神在实质上是相互交融的。 4.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互作用

人文精神规范科学精神,为科学的发展和应用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人文精神的活跃能极大地促进科技的发展,激发社会科学精神。科学实践活动越来越关注对人的价值,注重研究成果对人生活的影响。探求真理的科学正在走向为人类幸福而效力的道路。倘若没有一定的人文精神,将会走向一个没有实用性,缺乏伦理道德的境地,将对人、社会产生危害。人文精神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哲学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认识并改造自然与社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把实践产生的朴素唯物史观上升到科学的唯物史观,才能更好地坚持科学精神。牛顿在后期信奉上帝,违背了科学精神,正是没有坚定的唯物史观,缺乏人文精神的指导。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的基础,科学发展为人文精神的弘扬提供扎实的客观依据。人文领域越来越广泛地使用科学方法,希望在不同差异的个体间找到一个具有普遍适用的规律来提高生活质量和更科学地管理社会。同时在解释人文现象时使用科学的理想思维,开始注重实证给人文精神增加可信度。用科学精神思考人文问题,促进对问题的认识,能帮助找到更深层次的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方向,推动人文发展。 5.启示与总结

现代社会,科技发展速度迅猛,给社会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这使得社会更偏重于科学神而有些忽略人文精神。前几年很多高中家长、学生甚至教师都存在着只有学习不好才去学文科的思想。在对人文学科误解的背后是社会对人文精神的轻视,只看到了能带来利益的科学技术,却没有注意到蕴含着的人文精

神。目前的克隆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并广泛应用于植物组织培养中,也可用于人体器官的培养,但生殖性克隆即克隆人却是绝对不被允许的。究其原因,克隆人是违背生命伦理的,不仅使人伦关系模糊混乱,也会使人的尊严受到挑战,严重违背了人文精神。

实践是真理和价值的有机统一,在实践中要做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片面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不能实践真理。过分追求科学精神,会使得社会价值信念缺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很好地传播。但倘若一味地强调人文精神,就显得太过理想化,缺少一种对现实的客观认识。反对不重视科学精神的倾向,反对否定人文精神的错误,承认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优势和局限性,同时注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确有着差异、相互区别,但始终无法否认两者在以人为主体并最终为了人而发展上是相互统一、交融的。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的基础,人文精神又规范了科学神,必须同时注重两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维方式,把握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涵,才能更好地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才能在追求真理的同时实现价值。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地运用在社会主义实践上,有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滑菲,马克思主义学科视角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探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月第14卷第6

[2]戴艳军,王卫,房宏君,时代的滥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交融[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99月第20卷第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c5406a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2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