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文精神的建设

2023-02-01 23:22: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人文精神的建设》,欢迎阅读!
人文,精神,建设

浅谈人文精神的建设

有篇文章说:大学是养育人文精神的地方。我想,不仅大学是,连中学,小学也应该是。我读小学的时候,中国还没有那么重视人文教育到了中学,老师开始给我们灌输一些为人处世之道,告诉我们中国人的素质急需提高。如今上了大学,才发现,人文精神是何等的重要,以至于随便上网查查,都可以看道有专家在批判当代大学缺乏人文精神,呼吁大学重视人文精神建设。

曾经有专家说,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表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其陌生。当这些言论刚刚散布开来,社会马上出现了许多学习国学的兴趣班,还说什么3个月之内教你读懂国学精华之类的话。这可能吗?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竟能在3个月里学懂学透?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国学,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的缺失只会越来越严重。我认为人文精神的建设是不可能在几个月甚至几年之内搞好的,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应该从小学教育开始就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从小培养,不断重视,才能逐渐挽救人文精神缺失的局面。

即便如此,但其实我并不是十分赞同通过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来培养人文精神的做法。像那些“四大名著和论语是学生的必读书目”之类的说法,我是不太认同的。我承认中国的经典文学是很有价值,很值得读,也很能培养我们的人文素质,但许多学生是不喜欢的,不喜欢又怎么能够很深刻地读懂它,悟出其中的道理呢?在我所认识的同学当中,没看完四大名著的人还是不少的,有些人即使看过,也并不是因为感兴趣而看的。所以,能真正读懂经典文学的人并不多。我认为对于那些真的对经典文学有兴趣的学生,应该鼓励他们多看,而对于其他学生,不应该多作要求。时下很多人喜欢看于丹,却有不少评论家说那些人在吃文化快餐。其实,如果人们真的能从其中悟出道理,那就是对建设人文精神的帮助。为什么非要人们读原著呢?

依我所见,人文精神的建设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精神。中国的大学教育太实用主义了,读大学都是为了以后能谋求一个能赚钱的职位。我们学些什么,都是要为以后谋生作准备的,在这样的制度下,很难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又谈何全面发展和创新精神?大学生不能全面发展,又没有创新精神,怎么能搞好人文精神建设,怎么能在现代这个信息化,多面和创新的社会立足?现在社会提倡复合型人才,就是要鼓励学生重视全面发展。同样,人文精神的建设更不能少了这个方面。

当然,全面发展要以良好的道德修养为基础。要看一个地方的人文精神如何,首先就是看那里的人的素质。许多外国人都怕中国人,就是因为中国人素质低,喜欢凑热闹,大声喧哗,不受守公共秩序。如此下去,我们还要被外国人说我们没修养到什么时候。连其本的道德修养都没有,人文精神建设又从何做起?

现在,学校已经比较重视人文精神的教育了,都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有关人文精神的活动或课程。当然,这事件好事。但我觉得人文精神的建设应融入我们学习生活的每一部分。我们做每一细小的事情,无不体现着我们身处的这个地方的人文精神。现在,我们正处于急需加强人文精神建设的阶段,看来,中国的人文精神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d12325e02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1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