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课例分析

2023-04-19 22:09: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角的初步认识课例分析》,欢迎阅读!
初步,认识,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课例分析

何冬娟 一、案例背景描述:

“角的初步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角是小学数学几何知识中的“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角在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本单元是角的初步认识,为角的进一步学习如度量角的大小、角的分类打下基础。在学习角的相关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通过对许多物体的感知,已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 二、案例情景描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尺子画角,体会角是有大小的,感悟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教学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画标准的角。

教学难点比较角的大小,领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学准备

1.学生每人4根小棒、一个三角板、一个活动角、剪刀、彩色纸 2.多媒体网络课室、课件 教学过程:

(一)摆小棒的游戏引入课题。

1.4根小棒摆出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你们摆出了什么图形?

2.拿走一根小棒,再摆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你们摆出了什么图形?

3.再拿走一根,像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呢?(角)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使孩子知道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本节课做好铺垫) (二)新授: 1.初步感知角:

课件出示校园的一角画面,同桌互相说一说,这是什么地方?图中什么地方有角?(学生汇报,老师点击课件验证)

学生离开座位,找身边、生活中的角,然后指名汇报。(网络虚拟的与现实生活中的几何知识相对比、结合,学生兴趣盎然。)

2.从具体到抽象,进一步认识角,学习角各部分的名称:

师:同学们从身边找到了这么多角,谁来说说角到底是什么样的?(同学们点击课件,从剪刀、吸管、水管的实物图中抽象出角。)

生:我发现角的头尖尖的,还有两条直直的线。

师:尖尖的顶端有一个点,叫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边。(课件演示) 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加深印象:

师:有一天,角爷爷过生日,请了角家族的成员来开生日会,瞧,这些图形都说自己是角来参加生日会,你能帮帮角爷爷判断一下,它们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吗? 3.比较角的大小:


师:谢谢你们帮了角爷爷的大忙,可是生日会刚开始,就听见有几位角朋友吵起来了,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到底吵什么。(播放动

录音:我比你大!不对,我比你大,你看我的边都比你长,不信请同学们来评评。你们都别争了,我才是最大的。

师:到底谁大呢?讨论:用什么方法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1:用三角板比。 2:把它们重叠起来。

师: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在电脑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师:谁来说说到底谁大?

原来其中有两个角同样大,而另一个角要比它们大得多。(角的大小比较是本节课的难点,但声色结合的动画演示,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轻松地突破了难点。)

变换方法再次验证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老师在黑板上画两个大小一样的角,把一个角的边擦短一些,再用三角板比比,观察它们的大小变化。

师:看来并不是角的边越长角就越大,角的大小到底跟什么有关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由学生喊:变变变,变大角,变变变,变小角,课件中的角随着变大变小。) 师: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而是与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两边叉得越开,角就越大。

4.画角,深化对角的认识:

学生自由画角,然后汇报,画法,老师结合学生的汇报用课件动画显示画角的过程。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辨一辨,变一变等活动,激发孩子求知欲,让孩子在兴趣中学习新知,掌握新知,运用新知。)

(三)多项吸取:数角。

(设计意图:让孩子在基础学习的基础上拓宽视野,纵向了解更多角的知识) (四)拓展思路:

师:角是这么简单的一个图形,可是它的作用可大了,(课件演示:教师带大家看建筑设计、图案)你们看,这些漂亮的建筑、图案里面都有角,好看吗?下面我们就来个图案设计大赛,要求画出的图案中一定要有角。比一比谁设计得最漂亮。教师讲评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作品中哪里用到了角的知识?

(设计意图:让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孩子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鉴赏评价: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2、同伴的表现怎样 ?你满意吗?

3,你对老师的表现满意吗?有什么建议?

(设计意图: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除了自评,互评外,可以让孩子评价老师的表现,使老师知道本节课对于孩子还有什么不到位的地方,以便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有所改进,使教学效果尽量达到事半功本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73de92f55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4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