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

2022-04-05 18:09: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角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欢迎阅读!
案例分析,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教材通过主题图校园一角——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开始,再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如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做一做,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并掌握角的基本特征,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其它几何图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课教学目标为:教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会画角。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创造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精神,形成良好心理素质。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尺画角。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说出通过直观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而和边的长短无关。 学生分析: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角虽然还比较抽象,但在生活中他们对角并不陌生,够很容易的在周围的物体上找到角,怎样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准备。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角,我在教学中主要引导为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活跃起来,通过各种活动,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认识,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发展。 教学过程: 1、找角。

学生观察教材上的校园情境图。学生仔细观察后汇报。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


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

生自主活动:找角。找到后,互相说说感受。

(让学生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摸角。摸一摸刚才找到的角并交流感受。

3、做角。学生使用各种方法,做出不同形状的角。学生制作时,师巡回指导。 师出示自作的活动角,请同学们帮忙:哪位同学能把角变大或变小一些? (指名一个学生演示,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这一知识点。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与体验,使难点得以突破。 4、识角。 先让学生带着“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的要求自主学习汇报:说说角各部分的特点及角的组成;标出顶点和两条边。

5、画角。老师先示范,画好后让学生说说画角的步骤,再让学生画,画好后,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请几个稍差的学生上台板演,然后集体评析。

(引导学生通过折、摸、画、等办法,自己去辨别、理解角。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了边讲边练,讲练结合,且指导针对性强,并注意及时反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6、比角。让学生观察小黑板上的几组角:短边角小、短边角大、边相同但角不相等、边不同但角相等等几种不同情况,让学生比较每组角的大小。比较后进行验证,引导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通过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探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使学生的感官参与经具体抽象的过程,促成他们丰富了对角的认识。

7、练习反馈,对本课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小黑板出示一些填空、判断、画角等题,让学生辨析比较并动手画一画。

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反馈及时、准确、高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发展。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我设计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等活动,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


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自主探索与使用交流中,建立角的表象,从而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虽然本堂课学生注重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但有几个方面还存在问题。如在学生做角活动中,由于时间给得较少,数学生可能并没有真正掌握方法,有的学生方法单一;在比较角的大小的处理上也不够好,时间太短了,可能导致难点没有突破,通过后面的反馈情况来看,至少有部分学生是没有弄明白的。这告诉我:在教学设计时,要尽量合理安排好时间,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掌握所学知识,老师的针对性辅导力度还要更大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e04af2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d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