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多少》教学随笔

2023-02-08 06:33: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多少》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上册,人教,随笔,年级,多少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比多少》教学随笔

课一开始,我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资源,采用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的形式,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并配上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在这个环节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后面更好的开展教学做好内容上的铺垫和心理上的准备,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劳动、互相帮助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一一对应”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正确比较多少,有的学生显然不是通过“一一对应”得到的,而是根据已经具备的“数的大小”知识基础得到的,学生在学前,对于5以内数的大小几乎都知道,所以很多学生的潜在思维是先“数数”,然后迅速判断数的大小,再得出“多少”的结论。学生的这种思维,与教材的编排顺序明显不同----因为教材是在认识了1-5后,再安排的“比大小”而且是以“比多少”的知识为基础的。

《新课标》中强调体验学习的重要性。体验就是指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探索,去应用,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只有用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才能牢固的掌握数学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因此我引导学生有组织有目的的操作,尝试各种比较的摆法。在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方法,通过观察感悟“多”“少”“同样多”,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过去,我在教学“比多少”时,总是自己拿出不同的图让学生根据图来进行比较。在现在的教学中,我认识到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里有意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图中还可以比什么?”这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尝试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比多少”的问题得到清晰全面的认识。有些学生还发现了谁比谁多几个,谁比谁少几个。

操作是本课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但是在操作中有不少学生玩起学具来,就停不下来,有的甚至忘记了老师提出的操作要求,随心所欲地玩起别的花样来。在没有用到小棒时,么安放小棒,什么时候放在哪里等细节都要注意到,和学生清楚明确的说明白。还有,在摆小棒时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体验也是消除小棒的诱惑力的最有效的保障。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在操作中做到有目的地玩,在玩中学,并有始有终地完成老师交待的任务是今后教学中训练的重点。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8fdbbf1f0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0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