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案

2022-03-28 15:04: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语文教案》,欢迎阅读!
语文教案,高中

高中语文教案《劝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荀子和《荀子》相关知识;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实词如:劝、中、就、假、绝等等,虚词如:而、焉、以、其、之;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独立理解文章内容,养成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名言名句中得到智慧的启迪;通过了解荀子对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诵读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把理解词句与理解文章统一起来。

难点:理解文章中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的联系。掌握全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以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三字经》同声朗读音频。(只听开头四句) 问:同学们刚才听到了什么? 生可能答“三字经”,也可能回答读的具体内容,无论如何回答,都要将学生注意力引到所听的四句内容上来。

接着投影播放文字画面。请学生翻译这四句意思,重点落在“习”上。 师:提出“人之初,性本善”观点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孟子(投影展示孟子的生卒年和时代)(这句话可以是教师叙述,也可以提问学生)他认为人一生下来,本性是善良的。但小他59岁的荀子却不这么认为,恰恰相反,他认为人一生下来,本性是“恶”的,就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投影展示荀子的生卒年和时代)

()文学 师:“劝”:劝勉。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作者以《劝学》为题目,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那么究竟“劝学”为何意?

学生听课文朗诵音频,边听边标上小节号,给生字注音,尝试标出节奏记号。 听完后检查学生掌握情况。然后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学生一齐朗诵全文,注意停顿和发音的标准。 学生自由朗读并翻译第一自然段后思考:

1.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观点?(明确:学习不可以停止。)

2.为什么学习不能停止?有的人不学习似乎也过得挺好,那么荀子的这句话又有何意义可言?

(明确:这一点我们在探讨“性善论”与“性恶论”时已说过,关键在于提


出这一观点的人是怎样的人。学生会说是“君子”,由是引入思考“君子”是什么样的人,我们要以“君子”为标准来理解荀子的学习观。)

解读第二自然段:

师:一提起“学习”二字,同学们便摆出一脸不耐烦准备听人说教的神情,多少个家长和老师面对学习难题都苦无对策,那么儒学大师荀子又有何高招呢? 请同学们一起看第二自然段,先了解一下大意。

翻译第二自然段并思考:

1.这一段话里,荀子是否一上来就说学习有多重要?(明确:当然没有。) 2.为了让易流于说教的话题变得生动易接受,荀子用了一组比喻的手法(考虑到学生未必能答出)来论证,请大家找出有几个比喻?

(明确:共有“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輮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五个比喻。即染料靛青是从蓝草中提炼取得的,但比蓝草更青;冰是水所结成,可是比水更寒冷;木材本是笔直而符合墨线要求的,但用火熏烤把木材制作成车轮,它的曲度就符合了圆规的要求,即使把它晒干也不再重新挺直;材经墨线量过,就能取直;金属放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锋利。此段也可简略地说,如果学生领会够好的话。)

这五个比喻和“学习”有何关联呢?怎么就归结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上的呢?

解读第三自然段:

1.翻译本段,落实重点字词。 2.提问:

A.和第二自然段一样,荀子依然用一组比喻来阐述他的观点,请问有几组比喻?

(明确:五组比喻,见课件) B.这些比喻得出了什么结论?

(明确:荀子由一系列的比喻推论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

3.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解读第四自然段:

1.翻译本段,落实重点字词。 2.提问:说完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接下来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学生也许七嘴八舌地说很多,可以根据《荀子》原文作出肯定和评价,但最终引到第四段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上来。)荀子是如何论述的呢?还是用比喻的形式吗?

3.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知识点归纳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词 3.词类活用 4.特殊句式 说明:

1.以上知识点的归纳并不是简单的知识梳理,而是通过自己整理和提问的方式逐步解决。

2.另外针对本单元要求掌握的28个文言实词(本文占8)3个文言虚词,可在最后让学生参考阅读学习P209的附录“本册文言词语一览表”有关《劝学》


中的字词。有些在学习课文时已讲过,有些还需和后面的课文学习相结合,一蹴而就无论从时间还是精力上来说都难以达到。

3.除此知识点归纳也结合了书后的【思考与练习】 ()文章思路回顾

由节选部分提到的学习的意义、作用和方法、态度扩展到《荀子·劝学篇》涉及的与学习相关的段落内容(可先请学生思考学习还有哪些需要重视的地方,然后再引出荀子的观点、论述。)最终归结到“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上。

说明:

对思路的回顾目的有二:一是从技巧上来看,让学生学习借鉴议论文的写作思路与方法;二是从内容上来看,让学生领会理解学习的重要性,等等。

()小结

结合时代,反观自身,阐述学习的重要性、意义和态度等。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根据课文思路背诵。

2.结合自身实际,总结在学习上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9938de1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4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