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大风留金山两日》古诗词阅读理解

2022-11-24 06:15: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轼《大风留金山两日》古诗词阅读理解》,欢迎阅读!
金山,古诗词,阅读理解,苏轼,大风

苏轼《大风留金山两日》古诗词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大风留金山两日

苏轼

塔上一铃独自语,明日颠风当断渡 朝来白浪打苍崖,倒射轩窗作飞雨。 龙骧万斛不敢过,渔舟一叶从掀舞。 细思城市有底忙,却笑蛟龙为谁怒。 无事久留童仆怪,此风聊得妻孥忏 潜山道人独何事,半夜不眠听粥鼓国。

[]①颠风:即狂风;断渡:让渡船不能通过,意谓因狂风有险而无人摆渡。龙骧万斛:指一种大船,万斛指船之重,意味本可抗风。从:任由。有底忙:意思是没有什么忙的。忏:后悔。粥鼓:寺庙里的木鱼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二句由钟铃独语入手,引出对明天风大的推测,为下文的描写和叙事作铺垫。 B.三、四句对江中白浪作具体描绘,打、射、飞三个动词生动地写出狂风之猖獗。 C.前六句描写自然景物,后六句以叙事为主,在前六句的基础上进行议论和抒情。 D.最后两句写潜山道人专心地倾听金山寺的木鱼声,反映他不以风浪为意的态度。 2.试赏析细思城市有底忙,却笑蛟龙为谁怒两句诗的情感之趣。 【答案】

1C

2作者把江上大风想象为江中蛟龙发怒所致,符合民间传说,增添了诗的意象和内涵。作者写蛟龙发怒时,带上了调侃的意味,说我们又没有什么急事赶到城里去处理,你蛟龙又为何要这般发怒呢?让人忍俊不禁。此句借对蛟龙的调侃,表现出作者面对狂风暴雨时内心的平静与恬淡。 【解析】

1.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歌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








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在前六句的基础上进行议论和抒情说法有误。后六句写人,写他们一行因风浪太大被迫留金山两日,只有叙述,略兼抒情,没有议论。

故选C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情感意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翻译并理解诗句内容;然后要结合诗歌的标题、整体内容、关键词语、作者创作风格特点等,深入分析诗人的情感之趣;最后组织语言作答。

这首诗作于元丰二年(1079)四月,当时苏轼由徐州改知湖州,赴任途中,经过镇江金山时作。本题涉及的诗歌七八句的大意是:细思量奔往湖州又有何事可忙?倒暗笑蛟龙掀起怒涛为了什么缘故。首先,诗人发挥奇特的想象,将江上风浪写成蛟龙掀起怒涛,以传说中蛟龙这一意象入诗,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象,而且给诗歌增添了神奇色彩和内涵意趣。其次,却笑一词,写出诗人以调侃的口吻,说自己本不必忙于奔向湖州,蛟龙掀起怒涛未免无事生非,风趣幽默。同时,正是这种对蛟龙的调侃,恰恰表现了苏轼面对生活及人生的风浪时随缘自适、豁达、平静的态度。结合以上分析分点作答即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994ba6370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a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