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西湖春感-古诗-赏析

2022-11-17 23:14: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阳台·西湖春感-古诗-赏析》,欢迎阅读!
西湖,古诗,赏析,阳台

高阳台·西湖春感-古诗-赏析



⑥“见说二句〞:沙鸥色白,因说系愁深而白,如人之白头。辛弃疾?菩萨蛮?词:斜川:在江西庐山侧星子、都昌二县间,陶潜有游斜川诗,词中借指元初宋遗民隐居之处。

韦曲:在长安南皇子陂西,唐代诸韦世居此地,因名韦曲。 西泠:西湖桥名。 断桥:西湖孤山侧桥名。

接叶巢莺:杜甫诗:接叶暗巢莺。〞 注释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黄莺巢居在密叶之间,柳絮轻轻飘落在湖面。斜阳已近暗淡,断桥处有返家的归船。还能有几番春游?赏花又要等到明年。春风且陪伴着蔷薇留住吧,因为等到蔷薇开花时,春光已经非常可怜。更令人感觉凄楚不堪,掩隐在万绿丛中的西泠桥畔,昔日是何等的热闹喧阗,如今却只留下一抹荒寒的暮烟。当年栖息在朱门大宅的燕子,如今不知飞向何边?往日风景幽胜的去处,只见处处长满苔藓,荒草掩没了亭台曲栏,就连那些清闲的白鸥,也因新愁而白了发颠。我再也没有心愿,去重温纵情欢乐的旧梦,只把自家的层层大门紧掩,喝点闷酒单独闲眠。请不要拉开窗帘,我怕见那飞花片片的声音,更怕见那悲切的声声啼鹃。

此词是张炎在南宋灭亡后重游西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从形式上看是旧瓶装新酒〞,借西湖观感这一旧话题抒发亡国之痛烈心情。?艺衡馆词选?引麦孺博云亡国之音哀以思〞。陈廷焯在?白雨斋诗话?评是词为凄凉幽怨,郁之至,厚之至〞。

上阕起句写春深美景,平和舒缓。接叶巢莺,平波卷絮〞,从写景起笔,用平缓的笔调写出了春深时景。张词的头一句就化用杜诗接叶暗巢莺〞。在密密麻麻的叶丛里,莺儿正在以歌表意平波卷絮〞写轻絮飘荡,被微波卷入水中断桥斜日归船〞断桥〞,一名段家桥,地处里湖与外湖之间,其地多栽杨柳,是游览的好去处。张炎在这里写的,正是抵暮始出的归船〞。游船如旧,而心情已不再。笔锋一转,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点出良辰美景仍在,却是春暮时刻,未几花将凋谢,只好静待明年了。春逝〞的哀感弥漫于胸,只好挽留春天。东风且伴蔷薇住〞,意思是说:东风呀,你伴随着蔷薇住下来吧。而蔷薇花开,预示着春天的即将结束。到蔷薇、春已堪怜〞,春光已无几时,转眼就要被风风雨雨所葬送。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尽管春天尚未归,西泠桥畔,却已是一片触目惊心的荒芜。笔意刚酣畅,却又转为伤悲。西泠桥是个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但现在只剩下一抹荒烟〞,今昔比照之强烈,已触着抒发亡国之痛的主题了。

赏析 译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a5022ca12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2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