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西湖春感-古诗-赏析

2022-09-15 07:12: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阳台 西湖春感-古诗-赏析》,欢迎阅读!
西湖,古诗,赏析,阳台

高阳台 西湖春感-古诗-赏析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释】

这是一首写作者重游西湖的一首词。从形式上看是旧瓶装新酒〞,借西湖观感这一旧话题抒发亡国之痛烈心情。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从写景起笔,用平缓的笔调写出了春深时景 张词的头一 就化用杜诗 接叶暗巢莺〞。在密密麻麻的叶丛里,莺儿正在以歌表意平波卷絮 〞写轻絮飘荡,被微波卷入水中断桥斜日归船〞断桥〞,一名段家桥,地处里湖与外湖之间,其地多栽杨柳,是游览的好去处。张炎在这里写的,正是抵暮始出的归船〞。

游船如旧,而心情已不再。笔锋一转,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点出良辰美景仍在,却是春暮时刻,未几花将凋谢,只好静待明年了 春逝〞的哀感弥漫于胸,只好挽留春天:东风且伴蔷薇住〞,东风呀,你伴随着蔷薇住下来吧。而蔷薇花开,预示着春天的即将结束。到蔷薇、春已堪怜〞,春光已无几时,转眼就要被风风雨雨所葬送。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尽管春天尚未归,西泠桥畔,却已是一片触目惊心的荒芜。笔意刚酣畅,却又转为伤悲。西泠桥是个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但现在只剩下一抹荒烟〞,今昔比照之强烈,已触着抒发亡国之痛的主题了。

当年燕子知何处?〞起笔令人一振。此句代用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词在刘诗根底上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韦曲〞唐时韦氏世居地,在长安城南,斜川〞位于江西星子县,陶渊明曾作?游斜川?诗,这里指西湖边文人雅士游览集会之地。苔深〞、草暗〞形容荒芜冷落之状。当年的繁华风流之地,只见一片青苔野草。昔日燕子如今也已寻不到它的旧巢。而且不光如此: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词人暗用了辛弃疾的两句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意谓连悠闲的鸥 ,也生了新愁。白鸥之所以全身发白,似乎都是因愁〞而生的,因此常借用沙鸥的白头来暗写自己的愁苦之深。

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二句话,点出词人的雨秋身份:贵公子和隐士。莫开帘,怕见飞花 ,怕听啼鹃。〞开帘 〞照应掩门〞,飞花〞照应卷絮〞,鹃〞应巢莺〞,首尾照应,营造了一种花飘风絮 ,杜鹃啼血的悲凉气氛。张炎此词用鸟声结尾,这就使词有凄切哀苦的杜鹃啼泣之声,余音袅袅,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这是一首写春暮时景的咏物词。写春天的景色等是实写,写内心的亡国之痛那么是虚写。


以景示情,以情带景,堪称郁之至,厚之至〞。读耐人寻味,耐人咀嚼。

张炎是一个婉约派的词人,追念故国之思不是直接倾泻而出,而采取不直言的手法 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委婉的方式来表达。此词章法谨严,有自然流动之势,只是词文过于蕴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思想的软弱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6d9cf6969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c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