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中注释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2022-10-11 15:49: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语文教材中注释的问题和解决策略》,欢迎阅读!
和解,注释,决策,语文,教材

内容摘要: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注释,有对生字生词的解释,有对文章或引用语句出处的说明,有对作者、情节、事件或文中人物的介绍,有对风俗民情、历史背景的补充。可以说,它是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一个文库,对助解文本内容、扩展文化内涵、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有重要作用。但平常教学中,教师多放手由学生预习,目的仅为了扫除阅读障碍,而忽略了对注释的许多潜在功能的开发利用,甚是可惜!如果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对语文教材的注释进行“二次开发”不仅有利于加深理解文本,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尝试了三种方法,梳理如下,以待指教。

一、增添注释条目,引导自主学习

如人教版(下同)八年级下册《苏州园林》中,“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苏州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作者当时是站在艺术鉴赏的角度写这篇文章的,用图画作比方是为了把苏州园林的特征说得更明白更透彻,但编入课本后,由于初中学生对“图案画”“美术画”“图画美”这些概念本来亦不甚了了,如此,反而更难理解了。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在预习时,通过查找资料弄清三个概念的含义,区分三个概念的异同。学生弄清楚了这三个概念,对句子、文本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又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笔者引导学生增加了两条注释: “⑦[先生]指鲁迅12岁时的塾师寿镜吾先生。作者认为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也是很和蔼的老师。字里行间还流露出尊敬之情。 “⑧[三味书屋]按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寿洙邻后来的解释是:经书之味,史书之味,子书之味。 二、扩展注释内容,引导合作学习

对于教材注释不细、不全或不够深入的情况,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集体讨论合作,在原注释的基础上给予扩展补充。扩展注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扩展课题的有关注释 如八年级下册的《海燕》,教材原注释为:“本文由戈宝权根据俄文版《高尔基全集》翻译,编入课本时作了修改。《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这条注释提供了文章译者、版本、出处、写作年月和原题等大量信息,有助于学生多层面理解文本,但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散文诗这种体裁,也是第一次接触高尔基,还需要补充一点关于体裁和作者重要作品的介绍:“本文是一篇散文诗(一种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体裁)。高尔基,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2.补充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或本意

教材中有的注释只标了在该文中的含义,有的注释只标了词语的本义,容易造成学生误解。如,九年级上册《出师表》原注释为“④[先帝]指刘备。”是不是所有文言文中的“先帝”都指刘备呢?可引导学生查阅《古汉语词典》或其他资料,将注释补充为:“本文指刘备。先,古代对死去的人的尊称。 3.补充知识性或背景性注释 如毛泽东《沁园春·雪》教材仅在标题下标注19362月”至于这个时间是写作时间、公开时间还是发表时间,未作说明。其实,这首词的写作、公开、发表经历了复杂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创作于1936年抗日战争前,它是作者心中豪迈气概的真实流露。1945年重庆谈判时被公开传抄,它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


怀令国民党非常震惊,曾引发了一场文坛上的政治大战,在国统区人民心中赢得了对毛泽东和共产党的崇高声望,有诗赞:“主席弘词一首,抵过百万大军;大军征服敌人,弘词赢得民心。”真正发表时间是在1951年,词作气壮山河、波澜壮阔的气魄起到了鼓舞斗志的作用。预习课文时,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查阅资料、集体研讨,“确认三个时间,体会一种气势”,增加注释:“⑦[还(hái)看今朝]本文写于19362月,问世于194510月重庆谈判期间,发表于19518月。”以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aad99df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c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