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创新

2022-10-16 10:13: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文教学创新》,欢迎阅读!
古诗文,创新,教学

谈如何进行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创新

古诗文是古代文学的典范之作,不仅是语法、词汇的堆砌,而是承载着丰厚民族精神内涵的传统文化。古诗文学习重在实现传承民族文化的目标,让学生品味作品中的人文情怀,汲取古典文化的精华,在欣赏品味中培养审美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新课程改革下的古诗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含量增加,足见其地位的上升,这要求教师重视古诗文教学,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在古诗文教学中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由于古诗文教学方法长期僵化,死记硬背等教学方法已深入人心。对古诗文教学,许多语文教师不愿创新、也觉得难以创新。殊不知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对古诗文学的兴趣,使他们长期处在一种“接受——背默”的模式下被动学习。

目前,新课标的实施体现了古诗文教学的创新,要求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要强调“自主学习”,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创新教学,彻底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呢?根据古诗文特点和课堂教学的要求,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一、多读

古诗文阅读在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形成文化积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古诗文阅读教学要突破知识型教学模式的框架,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阅读体验,养成习惯和培养能力,最终形成文化积累。古人对读书有经典的概括和诠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可见诵读经典古诗文是何等重要。而读,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具活力、最具生命力、最具感染力、最具震撼力、最具创造力、最为精彩纷呈的因素。

首先让学生自读,从课题到作者,从开头的导读到课文,再到注释,让学生自由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初步了解作者,课文的大意,表达思想感情。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读。

1.读准字音。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接触课文,首先要扫清语音、句读障碍。能读准字音,对文章的字词也就能有所掌握

2..读准诗文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做到停顿正确。特别是教古诗,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三秦,风烟//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知已,天涯//比邻。无为//歧路,儿女//沾巾。”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的角色。有利于理解古诗的含义。

3.读出语气和语势。这样有利于体会古诗文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诗文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

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必然会被古诗文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欲罢不能,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诗文的感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兴趣,而且为学生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多诵

读是学习的基础,诵是学习的拓展。要朗诵好关键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教读古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教读古诗词应在指导学生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古诗词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词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如何让学生在品味那些脍炙人口、悲壮激扬的佳句时,得到最真切的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更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呢?可以把课堂教学以教师串讲为主,变为以学生诵读为主,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吟咏诗文,逐步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精背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学习语文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可见,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很好的方法。

古诗词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仄交错组合,具有美的旋律和和谐的节奏,是富有音乐美的文学样式。正是因为诗词的语言凝练精辟,具有悦耳的音乐美,最适宜诵读,因此诵读就成了破解古诗词的首要任务。教师诵读指导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在初步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确定感情基调,分辨重音,掌握节奏。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注意听录音,小声跟读,再模仿诵读,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首先,注意重音。重音处理得好,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高音显得响亮,表示兴奋、喜悦的感情;低音显得幽沉,表示肃穆、悲哀的感情。

其次,注意掌握感情基调,如壮志难酬、苍凉悲怆的《渔家傲》,豪迈奔放、想象瑰丽的《望天门山》,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过零丁洋》,委婉含蓄、缠绵绯恻的情诗《无题》与世无争、清新自然的《归园田居》,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春望》

第三,注意节奏。如教学生按表音节奏划分或按表意节奏划来朗读。如四言为“二二”节奏,。五言有“二二一”节奏,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

诵出韵味,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了解虚词所表达的感慨、哀叹、疑惑等语气,读出结构齐整,运用对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表达的感情。在诵读训练时,可要求学生揣摩虚词的用法,注意模仿语气、语调,从而领会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思想。

在教学中可采用“三段诵读法”。即第一阶段: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受,注意语音(满,圆润)。在“识诗人”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吟读,把握诗句中的重读音节、声调、节奏及其变读。让学生在反复吟读中体味古诗词的音乐美。第二阶段: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节奏、停顿、快慢)。第三阶段:重在进入情境,注意语气(轻重,抑扬,抒情性)。这一阶段,教师可先让学生试读,教师点拨后,学生自由诵读,读出语气和语势。无论在哪个阶段,教师都应进行科学的诵读指导。通过三个阶段的反复吟诵,使学生熟悉了作品;通过语音、语流、语气的朗读指导和学生对作品的直接感受,使他们能够读准诗词的节奏、读出诗词语气和语势。这样,学生就在朗读中理解了古诗词的含义,体会到了古诗词的的感情和气势,初步把握住了诗词所要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多背 背是学习的升华。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诵读的指导,在真正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前提下,把握诗的音乐美、意境美的同时,让他们熟读精背以至默记在心,最终完成语言积累和情感熏陶。要求背诵的古诗文一定要背诵,并且要当堂背诵。

四、多赏

赏是学习的应用。指导学生参读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丰富教学内容,拓展语文学习时空。古诗文鉴赏虽然重在本身,但不囿于一篇,推及其他,联类比照,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温故而知新,可扩大阅读和拓宽视野,可映衬对比,加深认识,对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当然,古诗文教学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但鉴赏古诗文的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始终是我们古诗文教学的目标,诵读应贯穿教学的始终。尤其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

总之,对古诗文教学创新的探讨会使我们更好地找到学习和吸收民族文化的最佳途径,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效果,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af7282fed630b1c59eeb51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