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货殖列传序》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2023-03-25 00:02: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史记 货殖列传序》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欢迎阅读!
史记,传序,货殖,译文,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货殖列传序 司马迁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晚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执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妙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梓、姜、桂、金、锡、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刍豢;指牲畜的肉。虞:掌管山林川泽出产的官,此指开发山林川泽的人。三宝:食、事、财。绝:不流通。潟卤:盐碱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求而民出之

B.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求而民出之

C.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求而民出之

D.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求而民出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主要经典之一,包含着丰富的朴素辩证法因素。

B.神农,即炎帝,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与黄帝轩辕氏被并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C.桓公,指齐桓公,姜太公之后,在管仲的辅佐下使齐国逐渐强盛,并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D.千乘,春秋战国诸侯国中的大国。古代四马拉一兵车为一乘,国家大小以兵车多少衡


量。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篇否定了老子“小国寡民”的论调,意在表明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是理所应当的。

B.作者以齐国兴盛的史实为论据,肯定了富国裕民之道,从而证实货殖之事的重要作用。 C.文章结尾强调,只要人们生活富有,自然会懂得仁义和礼节,并阐明这是教化无法实现的。

D.作者清楚地认识到发展生产和积累财富对巩固统治的作用,反映了他卓越的经济思想。 13.姜太公在封地发展经济面临怎样的困难?他采取了怎样的措施?(3分)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妙论,终不能化。

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参考答案: 10.(3分)A

11.(3分)D(千乘是春秋时期的中等诸侯国)

12.(3分)C(文章最后一段目的仍是突出货殖之事以及财富的重要,并没有阐明教化的效果)

13.(3分)1)姜太公的封地不宜耕种,并且劳力很少;2)姜太公鼓励妇女尽力施展她们纺线织布的本领,并且使本地的鱼盐流通到外地。

评分标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 14.(8分)1)这种风气浸染民心已经很久了,即使用高妙的理论挨家挨户去劝导,终究也不能使他们改变。

(2)屈原坚持正道,遵照道义行事,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侍奉君主,谗邪的小人离间他,可以说处于困境中了。

评分标准:每句4分,意思对即可。关键词:1渐、户、以妙论、化;2正道直行、事、间、穷。

参考译文: 老子说:“古代太平之世达到极盛时期的时候,虽然邻国的百姓彼此望得见,鸡犬之声彼此听得见,但人们各自以为自家的食物最香甜,衣裳最漂亮,习俗最安适,职业最快乐。以至于老死也不相往来。”要是谁以此为目标,而在近代去涂饰堵塞老百姓的耳目,使他们再回复到往古的时代,那就几乎是行不通的了。

太史公说:神农以前的事,我已无从考知了。至于《诗经》《尚书》所记载的虞、夏以来的情况,还是可以考知的:人们的耳朵、眼睛要竭力享受声、色之乐,嘴里要吃尽各种美味。身体安于舒适快乐,而心里又羡慕夸耀有权势、有才干的光荣。这种风气浸染民心已经很久了。即使用高妙的理论挨家挨户去劝导,到底也不能使他们改变,所以,对于人民最好的做法是顺其自然,其次是因势利导,再其次是进行教育,再其次是制定规章,限制他们的发展。而最坏的做法是与民争利。

《周书》上说:“农民不生产,粮食就缺乏;工人不生产,器物就缺乏;商人不转运,粮食、器物、财货就断绝;虞人不生产,财货就缺乏。”财货缺乏,山泽中的资源就不能开发了。农、工、商、虞这四种人的生产,是人民赖以穿衣吃饭的来源。来源大就富足,来源小就贫困。来源大了,对上可以使国家富强,对下可以使家庭富裕,贫富全靠自己。富了也没人掠夺他,穷了没人给他东西,而聪明的人有余,愚笨的人不足。姜太公封在营丘,那里的土地都是盐碱地,劳力很少。于是姜太公就鼓励妇女纺线织布,尽力施展她们的技巧,并且使本地的鱼盐流通外地。老百姓用襁褓背着孩子络绎不绝地归聚到那里,真如同车辐凑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b2a7bed82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