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原文及译文-第四十三章:至柔

2023-11-17 08:08: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道德经》原文及译文-第四十三章:至柔》,欢迎阅读!
道德经,译文,原文,四十三

【原文】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原文注音】



tiān xià zhī zhì róu chí chěng tiān xià zhī zhì 柔,驰 jiān wú yǒu jiān wú shì zhī i zhī yǒu 坚。无 间,吾 益。

yán zhī jiào wú wéi zhī yì tiān xià zhī 教,无 益,天 希及 之。 【译文】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中;无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

我因此认识到无为的益处。不言的教导,无为的益下,普天下少有能赶上它的了。

【白话译文】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驾驭天下最坚强的东西。道是无微不入的,这一无形的力量,能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

因此我才知道无为的益处。但是像这样的道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益处,天下很少人懂得,也很少人能做得到。 [逐句译文]

天下之至柔(天下最柔善的),

驰骋天下之至坚(驾御天下最坚毅)。 无有(无形有质的),

入于无间(进入不开窍的空间),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我从这里感知无为的益处)。 不言之教(无法用言传的教育方法), 无为之益(无为状态所带来的益处), 天下希及之(天下是很少有人明白的)。 [场景解释]

贵柔是《道德经》的基本观念之一,除本章论述外,七十六章以及其它一些章节里也多所论及。

柔弱的基本表现和作用,它实际上已不局限于与刚强相对立的狭义,而成为《道德经》概括一切从属的、次要的方面的哲学概念。

老子认为,柔弱是万物具有生命力的表现,也是真正有力量的象征。如果我们深入一个层次去考虑问题,就会发现老子要突出的是事物转化的必然性。


他并非一味要人守柔不争,而是认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即柔弱可以战胜刚强的。这是深刻的辩证法的智慧。 因此,发现了柔弱方面的意义是老子的重大贡献。 [读后感想]

此章道德经联想到的小故事如下 滴水穿石

童第周小时候的好奇心十分强,看到不懂的问题往往要向父亲问个为什么。父亲每次都不厌其烦地耐心给他讲解。 一天,童第周看到屋檐下的石阶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行小坑坑,他觉得十分奇怪,琢磨半天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便去问父亲:父亲,那屋檐下石板上的小坑是谁敲出来的?是做什么用的呀?父亲看到儿子这么好奇,高兴地说:这不是人凿的,这是檐头水滴下来敲的。小童第周更奇怪了,水还能把坚硬的石头敲出坑?父亲耐心地解释说:一滴水当然敲不出坑,但是天长日久,点点滴滴不断地敲,不但能敲出坑,还能敲出一个洞呢!古人不是常说滴水穿石嘛!就是这个道理。父亲的一席话,在小童第周的心里激起了一阵阵涟漪,他坐在屋檐下的石阶上,望着父亲,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由于农活比较多,童第周对学习有些失去兴趣,不想读书了。父亲耐心地开导童第周说:你还记得滴水穿石的故事吗?小小的檐水只要常年坚持不懈,能把坚硬的石头敲穿。难道一个人的恒心不如檐水吗?学知识也要靠一点一滴积累,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为了更好地鼓励童第周,父亲书写了滴水穿石四个大字赠给他,并充满期望地说:你要把它作为座右铭,永志不忘。 佛像与台阶

有座山上建了一座庙,庙里有尊雕刻精美的佛像。数不清的善男信女沿着一级级石阶走到山顶,在佛像前顶礼膜拜,烧香许愿。一年又一年过去,这座庙一直香火鼎盛,前来拜佛的人络绎不绝。

终于,铺在山路上的石阶开始抱怨了:我说佛像呀,大家同是石头,凭什么我被人蹬来踩去,你却被人供在殿堂?

佛像笑了笑,说:当年,您只挨六刀,便成为一方石阶,而我是经历了千刀万凿之后,才有了现在的形状!

佛像昔日经受雕凿的痛苦,造就了今日的成就。同样,我们每个人也在用今天的坎坷,为自己的未来塑造着形象。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b99ebd574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6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