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代数》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

2023-02-24 02:20: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线性代数》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欢迎阅读!
思政,线性代数,元素,探索,课程

《线性代数》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

摘要:本文从课程知识点、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角度出发,挖掘《线性代数》课程的思政元素,对如何做好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线性代数;课程思政;核心价值观

2020 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线性代数作为一门高校公共基础必修课,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1]从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增强综合素质、培养奋斗精神这六个方面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提出了十六个线性代数课程的思政案例,丰富了该课程的思政元素;文[2]针对《线性代数》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阐述,并对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文[3]系统总结了开展线性代数课程思政的几个主要设计思路,并结合实例探讨了如何用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动的生活语言相结合,如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深入开展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再教育。笔者结合自己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实践,探索了如何去挖掘《线性代数》课程思政元素。

一、《线性代数》课程思政教育元素及融入点 1.从课程知识点出发,挖掘思政元素

从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培养严谨态度和理性精神。线性代数这门学科知识点一般包括矩阵、行列式、向量和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等,其中矩阵概念及其相关的知识点是线性代数所有知识点的核心。我们以矩阵知识点的讲解为切入点进行思政教学。

实例1、学习矩阵定义时,教师可以通过构建矩阵汉大学发展历程中的光辉时刻。

,巧妙引出江


说明:笔者所在高校为江汉大学。200110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四校合并基础上组建新的江汉大学;2018年,江汉大学入选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019年,江汉大学引进中国工程院谢先启院士,成为第一家拥有全职院士的湖北省属高校。

通过这个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爱集体爱学校的家国情怀。

2.从马克思主义思想出发,挖掘思政元素

实例2、学习矩阵的初等变换和相似变换时,教师可以引出“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说明:矩阵进行初等变化,其秩不变;矩阵进行相似变化,其特征值不变。这就是所谓“形变质不变”的辩证思想。培养了学生坚守初心同时又开拓进取的精神。

3.从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出发,挖掘思政元素

实例3、在讲解行列式和矩阵的区别时,教师可以从细节出发,强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说明:行列式和矩阵形式非常相似,形式上,一个用线段表示,一个用中(小)括号表示,初学的同学容易混淆。而本质上,两者区别较大:(1)矩阵是一个表格,行数和列数可以不一样;而行列式是一个数,且行数必须等于列数。2)两个矩阵相等是指对应元素都相等;两个行列式相等不要求对应元素都相等,甚至阶数也可以不一样,只要运算代数和的结果一样就行了。(3)数乘矩阵是指该数乘以矩阵的每一个元素;而数乘行列式,只能用此数乘行列式的某一行或列,提公因数也如此。(4)矩阵经初等变换后,其值不变;行列式经初等变换,其值可能改变。教师要强调它们形式上和本质上的差异,开始学习之初就让学生建立起一个严谨的学习习惯,培养一个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线性代数》课程思政的展望


《线性代数》这门经典基础课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塑造着学生们的三观。教师要结合学科专业知识,首先引导学生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心中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其次,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科学精神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注重科学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穆静静,兰奇逊,张晓果.“线性代数”课程思政元素设计与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17):29-31.

[2]马翔.《线性代数》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J].高等数学研究, 2022(3):90-93.

[3]张莉,王琤.线性代数课程思政设计及实践[J].大学数学,2022(3):38-39. 【作者简介】杨娟(1981.10-),女,汉族,湖北省武汉市人,博士研究生学历,江汉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数学教育、计算数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d3122321d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0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